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一个农民的创业故事

网友投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个农民的创业故事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一个农民的创业故事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个农民的创业故事

一个农民的创业故事(篇1)

创建公司,营收过办完,自学技能,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发展特色养殖养水牛,广西上林县大定村民共同奔向致富路,这就是苏达谋的致富故事。

“贫困户凭牛入股,我把养牛的利润全部让给他们,我只依靠养牛的生态链赚钱”。20__年3月24日,在上林县澄泰乡大坡村拉岜庄达谋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苏达谋这样告诉记者。

苏达谋是拉岜庄人,大学毕业后,20__年,他开一家公司,主要经营多媒体及直饮水系统方面的业务,现在年营业收入超过150万。20__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措并举推动产业扶贫,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扶贫项目、合作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和鼓励能人大户成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苏达谋通过多方考察和学习,决定回村里和乡亲们共谋发展大计,养殖“山水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

20__年3月,在澄泰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苏达谋在拉岜庄成立澄泰乡达谋生态种养合作社,发展“山水牛”养殖,打造集种植、养殖、有机肥生产、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循环生态产业链,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800亩,已建成牛棚7个,在建牛棚10个,总建设面积7000平方米,可容纳“山水牛”600头以上。合作社计划带动100户贫困户加入饲养“山水牛”,目前已签约吸收71户,285人。合作社目前已经和国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已缴纳定金20万,前期将引入“山水牛”120头。

苏达谋介绍说,贫困户凭养殖的4头“广西山水牛”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保证卖牛后贫困户将获得每头牛每年至少1000元的利润分成,贫困户在合作社工作,每天有不少于70元的收入,合作社现在每天用工不少于20人。

据解,除养牛外,合作社还规划种植甜玉米450亩,沃柑30亩,养猪100头,鸡1000只,鱼塘60亩,形成产业链式发展。甜玉米70天即可收成,一年可种四季,玉米杆通过发酵用来喂牛,牛粪用于发酵养殖蚯蚓,蚯蚓可用于喂鸡和养鱼,蚯蚓粪便种植有机菜、甜玉米,禽畜养殖污水经过有机肥加工和沼气池发酵,通过抽排灌溉系统用于甜玉米、牧草和果树种植,形成种养一体化循环的有机生物链。项目预计稳定达产后可创造年利润3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50人以上,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苏达标是拉岜庄的贫困户,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搞这个‘山水牛’养殖,我们拉岜庄15户贫困户都加入合作社,我和妻子现在都在合作社帮忙干活,每个人一个月都有2000元的收入,我们家脱贫致富有希望!”

一个农民的创业故事(篇2)

“互联网+”浪潮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编织城市钢筋网的农民形象重新改写,一批敢闯敢拼、熟悉城乡规则的农民新一代也融进农村移动互联网创业。

来自贵州的90后农民工关迪创办的“乡乡快运”项目近日获得1000万元天使融资。乡乡快运定位于城乡快运,解决中国3万乡镇及300万乡村不通快递,物流、出行困难的痛点。而这位90后的创业动力,却来自于独特的择偶标准——非白富美不娶!

1、在乡村,取包裹比寄包裹还要贵

因为最让关迪难以释怀的是,自己和其他同村伙伴往家寄电商等包裹,永远无法送达村里。家人有几种选择,一是偶尔请人带,二是走十几里山路去镇上或县城取,来回一天。当然也可以坐车,来回车费几十块,特别是去县城取包裹的费用更高,比寄包裹还贵。乡乡快运首先要通过共享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村村通快递。

2、在乡村,关键时候永远在等车

关迪从小生活在贵州大山里,深受父母从商影响,十五岁就高中辍学经商创业,深刻感受到乡村与城市的巨大差距。记忆最深的是村里有位老人突发疾病,需要紧急送往县医院,那时候还没有急救车,方圆几公里内也找不到一辆车,只能众人一边用担架往镇上抬,一边让人跑镇上找车。耽误了几个小时,往县城赶的途中老人去世。十年过去了,乡村一直没有改变的还是找不到车进城。城里的女朋友,第一次到村里后就提出分手,原因让关迪很受触动,不愿意再在路上等两个小时还等不到车。乡村运营车辆与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客货两运,乡乡快运通过共享方式,让乡村人不再在路边等车。

关迪第一次创业做城乡贸易,其实就是从城市拿货到村里卖,物流信息不透明,从城市租用的货车费用很高,高额的成本让关迪血本无归,只能外出打工积累资本。第二次创办养鸡场,遭遇禽流感,本来没事的鸡也不敢留,几块钱一只卖给村里人,每家几十只,天天吃鸡。到现在村里人提起鸡肉就起鸡皮疙瘩。剩下的鸡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车运出去,很快染上禽流感,只能成堆活埋处理。

3、在乡村,用修房积蓄第三次创业

20__年,关迪第三次创业,吸取前两次教训,买了十来辆电动车和面包车,在城乡间做物流客运生意。没有车的时候找不到车,等买了车,才发现又不好找货源和客源。关迪和几个小伙伴从城里学了一招推广,就从村里到县城、市里到处粘贴小广告,整整贴了一个星期,接活多了起来。但很快接到了一个“大活”,被罚把粘贴的广告清掉,干了一个星期。没钱罚,只能负责再冲洗一个星期的小广告。

多次创业的历练,让关迪看到了乡村物流、出行巨大的信息空白。“我们几亿乡村青年,要么打工寄居在城市的屋檐下,要么在通往城市的中学里,他们与乡村之间或相隔千里或山路几十里。他们作为最先接触移动互联的新一代,却与留守乡村的亲人们一起,成为不能享受现代物流、出行的八个亿,更别奢谈他们利用网络走出去”。

关迪带上准备在老家修房的三十万积蓄,只身来到北京。在积蓄即将殆尽之时,寻找到了七个年龄横跨七零八零,来自百度、联想等大公司的合伙人,创办“乡乡快运”。这个项目得到了众多天使投资人的青睐,嘉润天使、嘉腾资本及多名乡村天使投资人联合投资1000万。三个月时间,快递点覆盖2800个县30000多个乡镇;注册快运司机15万,报名司机过百万。乡乡快运已成长为城乡快运第一品牌。乡乡快运将聚合链接乡村1000万辆运营车辆,物流、出行信息透明一网打尽,村村通快递,让乡村与世界同步,乡通天下。

4、创业动力来源于白富美的择偶条件

谈到创业的最大动力,关迪表示自己创业除了解决乡村用户痛点,最主要还是通过创业达到自己的择偶标准,找个白富美,实现“个人+”。创业十多年的关迪如今还是一个人。很多当年的乡村小伙伴有一半辍学打工,回家早早结婚,孩子已经会打酱油了。还有一部分跃出农门,考上大学在城市工作。

当年的喜欢的人也已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在外企上班,成为白骨精,形同陌路。那个讨厌在乡村路上等车的姑娘成为了汽车4s店顾问,天天看到车永远不用等车。关迪认为创业得经得起折腾,择偶也得屡败屡战往高处走,这样才充满希望,“我觉得现在农村跟城市没有区别,也不用分什么农村人、城市人,为什么我就不能找个白富美对象呢?白富美也可以成为我们乡村青年照进现实的梦想嘛!”

一个农民的创业故事(篇3)

农村人创业故事之养殖行业女状元 在全国她是最早从事黑山羊养殖的第一人,她是黑山羊养殖行业中大名鼎鼎的人物唐佳艳。曾有多家媒体给予报道唐佳艳的优秀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大力赞扬。她还在努力打拼自己的事业,如今的唐佳艳仍然信心十足!

唐佳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1982年,她出嫁来到了沧山乡彭家桥村7组。当时,家里条件差,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改变现状,唐佳艳思索着,盘算着,终于有一天,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家边有成千上万亩的大山和青草,何不利用起来开展养殖业?

说干就干。1993年,在耐心说服家人后,唐佳艳便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来“启动资金”,从外地买来7只小黑山羊,在家里搞起了小规模的养殖。没有帮手,她一个人尽情地忙碌着,白天放羊、给水、扫栏、观察、喂药,晚上就看书学知识,学技术。每天都重复着这些事,那时,村里人都叫她“牧羊女”。

唐佳艳做事认真仔细,对小羊照顾周到,黑山羊自然健康成长,很快,黑山羊就从7只变为20只。精明的她抓住好时机卖掉10只,收获了养殖的第一桶金。

实践出真知,经过不断摸索,唐佳艳的养羊技术逐步提升,总结出了一套养殖黑山羊方法。几年下来,她的羊群由200只发展到500只,名气越来越大,每年的收入也是越来越多了,养殖基地也摇身一变成为黑山羊养殖试点示范基地。

1996年,眼看自己的黑山羊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唐佳艳便成立了伟艳黑山羊养殖场。带着自己的养殖团队,她将以前的各类山羊品种优中择优,并进行改良换代,培育出了优良的黑山羊品种和黄羊品种,命名为“伟艳黑山羊”和“湘宴黄羊”,成为了湖南省特有的山羊系列。

有了好的品种,要想羊好,关键在于饲料。唐佳艳和团队专心钻研,培育出了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草、皇竹草、扁穗牛鞭草等高产牧草,营养极其丰富。特别是他们拿出的山羊食草营养搭配的饲养方案,为山羊摄取多种所需能源,加之圈养与放养相结合,使得山羊长势旺,繁殖能力快,实现了年出栏黑山羊上万头的佳绩。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尝到养羊甜头的唐佳艳,觉得应该带领周围的农户一起发家致富。刚开始,一些村民胆子小,不敢养殖,担心羊多了卖不出去,怕亏本。了解村民的想法后,唐佳艳把养殖工作交给老公,自己整天在外跑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的时间,她总算有了收获,多家羊肉馆和酒店都愿意和她合作。

有了销售渠道,有了唐佳艳的承诺,村民们都放下心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养殖黑山羊的行列。作为领头人的她总是加班加点,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技术,提供帮助,并一对一地进行现场培训,手把手地教。在她的帮助下,不少人都发起了“羊财”,如今,她用心血培植的41个黑山羊养殖场分布在桃江、安化以及周边五个乡镇。

作为一个事业性的“女强人”,唐佳艳有着一颗菩萨心肠。村民汪得胜家中80多岁的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以前,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一年到头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入,寒酸得很。她知道后二话不说,就让汪得胜到养殖场上班,有了稳定工作,汪得胜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开始逐步改善。

如今,唐佳艳养殖的黑山羊走进了全国11个省市、29个地州市,共212个区县市。她的生态养殖技术和成果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中央党校教授和国内10多家知名企业、公司的负责人来到她的养殖基地调查研究和考察指导。她曾获得鼎城区首届“十大杰出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常德市“十佳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湖南省“养殖女状元”,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但唐佳艳没有满足,目前,她又有新的打算,准备雄心勃勃进行第二次创业。“接下来,我想开展珍稀野生动物的养殖。”说起未来,唐佳艳很是坚定,看来,这位“羊状元”心里早有计划。看着信心满满的唐佳艳,相信不久的将来,她将会闯出另一片天地。

结束语: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希望创业的人们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以上几则农村朋友创业的故事,也说明了即使不在城市,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也能寻得商机,只要肯努力拼搏,也能发家致富。

一个农民的创业故事(篇4)

“一枝独秀不是春。”是李立生的口头禅。曾经,他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现在,作为福建泰宁县杉城镇吕家坊村的村支书,他正努力带领着村民创业致富。李立生,1963年生于福建省泰宁县。幼年时,他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落下了残疾。1981年,他高中毕业,因无法种田务农,只得闲坐在家。虽然靠亲戚、朋友的接济也可以度日,但李立生下定决心要自食其力!腿脚不便,还有灵巧的双手,李立生选择做一名裁缝。他拜一位陈姓名师学艺,认真掌握服装设计、裁剪和制作的要领,以努力和汗水练就了一身“针”功夫。1983年,李立生“自立门户”,在村里当起了流动裁缝。

他常步行到村民家中揽活,做好后再亲自送衣上门。有一回,他把衣服送往南会村的顾客家中,由于腿脚不便,心里又急,在山路上跌倒了好几次。当他到达时,身上都是灰土,还摔破了膝盖,但手里的衣物依然整洁干净。由于服务热情、技术过硬,他的回头客越来越多。1985年,传统的手工制衣业受到冲击,渐渐萧条。李立生决定放下自己的生意,到制衣技术发达的闽南地区学习。在石狮一家服装厂,他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钟头。下班时,他双腿发软,要在工友的搀扶下才能走出车间。但是再累再苦,李立生都咬牙坚持,因为他有一个梦想——办一家服装厂,把先进的制衣技术引进家乡!1987年,李立生怀揣着2万元现金和满腔的热情回到泰宁,办起了“金湖服装加工厂”。可一年下来,产品滞销,他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本。无奈,他只得关闭了工厂,在泰宁城关开了家小店,重新干起了裁缝的老本行。梦想化为泡影,李立生并未消沉。

他开始广交朋友,搜集市场信息。很快,他发现糖烟酒等副食品销路不错,便“转型”干起了食杂经销。由于他重视商品质量、讲究诚信经营,生意很快就上了轨道,越来越红火。如今,李立生在县城中心地段拥有一栋五层的大楼,还经营超市,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李立生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他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积极为村民谋福利。20__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我们村的村民多以耕田为生,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剩余劳动力也较多。”李立生介绍说。针对这种情况,他充分发挥自己经商多年、信息灵通的优势,引导乡亲们到石狮、深圳、厦门等地务工。如今,该村每年有近200人外出务工经商。在李立生的努力下,吕家坊村的新农村建设进展迅速。短短几年间,村里建起了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安装了明亮的路灯,盖起了崭新的楼房。如今,全村基础设施配套齐全,95%的村民都住上了新房。6年来,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3891元提高到了8651元。

一个农民的创业故事(篇5)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怀揣着梦想,我来到了淘宝,因为现实已经把我打击得体无完肤。

20__年,来到东莞,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在这里我做的第一份工作,是给工厂拉货,虽然司机也是技术活,但比普通的工人多不了几块钱,而且老板的货车是旧车,老是坏,可以说是冒着生命风险在做事。一直到20__年,工厂眼看就不行了,我也因此结束了这份有风险的工作。

被朋友叫到陕西,去帮人家拉煤,谁知人一到那里,就被告知那里已经没有活可干。在那里玩了几天后,就又只身回到了老家,眼看就快要过年了,可是身上几乎没有剩余的钱,不得不感叹在这个世上,要活着真不容易。

过了年,就在老家找了份拉煤的活,工资不高,但能管饱饭,只是没做几个月,拉煤的老板说做不下去了,我也只得又再次辞了工,两次的被迫辞工,让我心灰意冷,觉得人生没什么奔头了。

恰逢此时,政府发布通告,农村有部分人可以贷款创业,但是是以抓阄的方式决定贷款的人员名单,恰巧,我的一个亲戚抓到一个名额,她将名额转给了我,贷了3万块钱开始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创业,跟别人合伙买了一辆二手货车,开始了我的送水生涯,主要是给市里的学校送水,送水的生意,夏天还可以,一到冬天,送一次半个月都可以不用出门,生意差得很。而且更加倒霉的是,这辆车老是给我掉链子,拿去修一修,就是几千块钱的费用,靠送水远远都养不了这辆车,还不说要养活两大家子人了。

无奈,只有亏本把车卖了。

转眼就到了20__年,还是没找到好的项目,而我,再也不想出去打工了。无意中听到淘宝二字,而且听说成本也不高,可是苦于没有资金,经过一段时间的再三考虑, 决定厚起脸皮向姐姐借了5000元钱和亲戚朋友一起凑了1.5万,开始了淘宝之路。

现在还记得姐姐的话:你干事业,我们都很支持,但是一定要坚持下来,因为创业的路上肯定不好走。我拿这钱配了台电脑。

于是在20__年2月22号,注册了E族商业这个旺旺号,开始了我的淘宝生涯,上网聊天甚至还有些字都打不会的我,现在开始要用网络来谋生了,我有点担心,也有一点小小的期待。从开始的上货准备,到店铺的装修,几乎是一窍不通,可是没办法,只得边做边学,做淘宝卖家都知道辛苦可想而知了。期间有想过放弃,可想到姐姐的话,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

就像马云说的一样“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着后天的太阳。 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经历了一系列的艰苦煎熬,终于等来了淘宝的第一单,叮咚一声,好像石破天惊,又好像拨开浓雾见月明,心底里豁然开朗,慢慢地生意也好了起来,经过一系列的推广活动,到如今我的店铺已由之前的0到现在的4钻,我坚信,不久的将来,生活定会更加美好。

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我相信穿过布满荆棘的丛林,前面的风景会更好。

7102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