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中班音乐教案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班音乐啄木鸟教案

推荐度:

中班音乐《蝴蝶花》教案

推荐度:

《雪绒花》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必备】中班音乐教案模板锦集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一、活动前的思索

《认识你呀真高兴》是中班《综合活动丛书》“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下的一个音乐活动,我仔细分析了教参,发现这首歌的歌词简单好记又容易表演,因此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孩子对歌曲的自编自演上,启发孩子从男女表演到交换朋友两人表演再到最后的三人表演,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又其乐无穷。为了避免孩子在找朋友时出现拥挤和停顿的现象,我特意为孩子制作了红、黄、蓝三色花环,借用颜色的不同来帮助孩子更快更方便地找到不同的好朋友,使邀请舞变得别具一格。

二、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词自编动作,并初步学会跳邀请舞。

2、在学习结伴舞蹈的过程中,增进朋友间的友爱与亲密,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这首歌曲。

2、15个红色花环,15个黄色花环,10个蓝色花环。

3、钢琴伴奏。

4、活动场地椅子围成圆形,男孩女孩一隔一坐。

四、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认识你呀真高兴”巩固齐唱和轮流唱的演唱形式。

(1)用语言交流的方式彼此问好。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都来看我们中2班小朋友上课,我们来向她们问个好吧!哎!老师希望你们用一首歌的歌名来问好!张老师也想大声的对你们说:“认识你呀真高兴!”“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所以看到了都会说认识你呀真高兴!

(巧妙的运用歌词内容相互问候,拉近了孩子和老师的距离,使孩子对歌曲产生回想,体验到这是一首表达朋友间友好关系的歌曲。)

(2)复习歌曲(第一遍齐唱)

师:“还记得这首歌怎么唱吗?”

“唱歌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呢?”

“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老师还要提醒你们第一个问好怎么唱?第二个问好又怎么唱呢?可不要忘记了哦!

(唱歌前的提问和提醒是每次复习歌曲时必不可少的,因为孩子随意性很强,又很健忘。如果不给适当的要求和提醒,他们会把整首歌演唱的让你吃惊,只有在他们的脑海里稍微提醒一下,他们就会注意产生警惕。)

(3)男女轮流演唱2遍

师:刚才我们是齐唱的,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在歌曲的前半部分中齐唱,后半部分问好的轮流演唱。那么是弟弟先唱还是妹妹先唱,请你们先来商量一下!(第二编交换角色演唱)

(老师让孩子选择演唱顺序,既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又让孩子对自己演唱的内容进行了考虑。)

2、启发幼儿根据歌曲创编动作,并在此基础上集体讨论确定邀请舞动作。

(1)幼儿根据歌曲编动作,老师进行整理。

师:你们唱的真不错,给自己掌声!老师在想,如果我们一边唱一边表演那就更好了!这样吧!我们一起来编动作好吗!

(老师的简单一句“真不错,给自己点掌声!”,可以看出是对孩子最真心和诚恳的赞扬,这种赞扬和认可能成为激励幼儿不断自我完善的一种力量。)

“你呀我呀,你呀我呀,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怎么表演?“XX孩子是这样表演的,有没有比她的动作更好、更完美的!”“你觉得谁的动作好?”“我们选最好看的动作,把这句表演一下!”(以下的创编以此类推,大家确定好动作后老师边唱边带领孩子一起表演)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整首歌曲的动作都来自于孩子的身体,老师只是起到了一根“线”的作用,不断的用启发式的提问“有没有比她的动作更好、更完美的!”“你觉得谁的动作最好?”,就这样无形的把孩子最好的动作串连了起来。)

(2)老师完整示范孩子们创编的动作。

师:“我把大家创编的动作完整的表演一遍。”“我跳的怎么样呀?给我一点掌声呀!”

(老师的表演使得孩子对自己创编的动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也使整首歌曲的动作表演得到一个完美的效果。)

(3)幼儿跟随钢琴伴奏练习2遍

师:“下面请顾老师帮我们伴奏,大家跟着音乐来表演!”

(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孩子的动作才更熟练更完美。)

3、学习两人结伴跳邀请舞,乐意与更多朋友进行表演。

(1)尝试按男女结伴舞蹈的要求完成表演。

师:一个人表演有点没劲,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拉拉手、亲一亲,我们一起来跳邀请舞好吗?跳舞是不是要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点!张老师为小妹妹准备了红色的花环,小弟弟准备了蓝色的花环,请你们带上花环来跳邀请舞吧!哎!我们先商量一下,谁先邀请谁?

“如果是小弟弟先邀请那么小弟弟要站到哪里?”“对了,站到小妹妹的前面,我们开始表演了!”老师和孩子边唱边表演,当大家唱到“转个圈呀笑哈哈”时,引导孩子思考一下“这时邀请者到哪里去了?”小结:当唱到“转个圈”的时候,男孩女孩正好交换了一下位置,这时邀请者男孩在外圈,应该先唱,女孩在里圈后唱!

(在这一环节中融入了孩子对歌唱技能和表演技能的考验,为了让孩子清楚的分辨谁是邀请者先唱,谁是被邀请者后唱,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红色和蓝色的花环,当孩子跳到一半后启发他们思索“这时邀请者到哪里去了?”孩子能很明显的看出,哦!原来我们的位置换了一下。在表演时我随时的在圆圈上走动,通过眼神和动作和孩子进行互动。)

(2)跟着琴声练习2遍。(提醒孩子邀请者换到外圈后应该先唱)

(在不断的练习中熟练演唱技能和动作表演)

(3)尝试男孩女孩交换着朋友跳邀请舞。

师:“刚才我们只是面对前面的好朋友跳邀请舞,那么,怎么样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呢?”

“对了,在圈上边走边找,老师唱前奏,当唱完前奏就应该找到了,那么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还没有找到,那该怎么办呀?没关系老师数4下,数到4的时候你就要找到了哦!

当孩子邀请了2—3次后提问:怎么样在4秒内很快的找到好朋友?谁有好办法?小结:我们可以看花环的颜色来找朋友,红花找黄花,黄花找红花,这样就快了。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交换舞伴跳邀请舞,使孩子体验和新朋友一起跳舞的快乐。看似简单的两两结对,要让孩子在不混乱的.情况下,在前奏唱完的情况下找到好朋友跳是比较难的。为了使音乐课的常规得到保证,为了使孩子能找到更多的朋友,我让里圈的孩子在前奏的这段时间内,去找站着不动的外圈朋友,但是当前奏结束后,肯定有孩子没找到的,为了不打消孩子找朋友的积极性,我给孩子4秒的时间,那么怎么能在4秒内很快的找到朋友呢?我又再一次把问题抛给孩子,通过大家地热烈讨论,使花环发挥作用,只要看着花环的颜色,就能很快的找到朋友。所以说,老师在设计活动环节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每一个细小的提问,每一个细小的准备,都有着不寻常的作用。)

(4)提升难度,尝试以三人结伴的方式合作表演。

师:刚才我们是两个两个做好朋友跳邀请舞的,如果请你们三个人一起跳邀请舞行吗?红、蓝只有两种颜色的花环,怎么办呢?看老师还带来了黄色的花环,谁愿意换一下的?

(这一环节对老师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孩子们从二人组合到三人组合,自主协商谁先谁后,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孩子们三个三个一起跳邀请舞,使活动达到高潮。)

师:记住哦!前奏的时候要三个朋友在一起,还要商量好谁先说,谁接着说、谁后说。有点难,让我们来试试!

4、活动延伸

师:歌曲里唱到和朋友“拉拉手、亲一亲”很开心,你还愿意和好朋友做哪些要好的动作呢?下次我们再一起来跳!

(每一个优秀的教学活动都有它的一个延续性,只有在不断的生成和延续中,我们的孩子才能学有所获,得到新的发展。)

五、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目标的确立、材料的准备、环节的设计,我都考虑的非常周到、细致,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动作的自编自演,男女结伴舞蹈到里圈的孩子找外圈的做好朋友舞蹈再到三人舞蹈,都表现的很完美。每一次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是对自己的考验,只有在不断的反思总结和尝试中,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活动中学有收获,得到新的发展。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在春天的田野上放歌的欢快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

2、通过电脑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有视觉上的享受,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3、通过听音填空练习,训练学生听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轻巧、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去演唱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用跳跃、轻快的声音去演唱。

2/412345│54321│

yiyayiya

2、用舒展、优美的声音去唱。

2/41234│5--│5432│1-│

yiyayiya

二、听音练习

我们来做个练习《给音符找个家》,电脑课件出示四组音:

3/4512│()│543│()│

571│()│217│()│

老师按顺序弹,请你告诉我括号里是什么音,帮这些音符找到他们的家。(学生根据听到的音移动鼠标将他们拖到括号里)

三、听歌导入

1、同学们的耳朵很灵敏,我还想考考你们,课件出示三首歌曲片段,学生听辨并说出歌名。(《嘀哩,嘀哩》《春来了》《小鸟,小鸟》)

2、这三首歌曲我们都很熟悉,他们都是赞美的哪个季节?(春天)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与春天有关的歌曲《吹草哨儿》。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欣赏这首歌曲。(课件出示)

四、学唱歌曲

(一)电脑出示歌曲的前两个乐句。

533│533│55.6│543│422│422│5542│3-│

533│533│55.6│543│422│422│5542│1-│

1、请同学们看,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乐句相比有什么不同?

2、出示第一个乐句,跟老师唱一唱。

533│533│55.6│543│422│422│5542│3-│

3、用充满弹性的声音唱这一句。

(二)出示第二个乐句

533│533│55.6│543│422│422│5542│1-│

1、师弹琴,学生分辨这一句和第一句的不同。

2、学生跟琴齐唱第二个乐句。(用有弹性的声音唱)

(三)出示第三个乐句。

2/416│6-│5565#4│5-│42│2.6│5432│3-│

1、电脑课件出示升记号。

2、单独练习有升记号的一句歌谱。

5565#4│5-│

3学用舒展的声音再唱这一乐句。

(四)学歌词

1、同学们歌谱学的真快,相信歌词也难不倒你们,轻轻地跟琴把第一段歌词填进去。

2、微笑着放开声音再唱。

3、用跳跃、有弹性的声音和舒展的声音把第一段再唱一唱。

五、吹草哨儿

同学们唱的真好,仿佛把我们带进了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唱啊,跳啊,来到了花园里,来到草地上,来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快乐地嬉戏着,不禁摘下一片树叶放在嘴里吹着草哨,享受着春天带给我们的快乐。

1、学生吹草哨,电脑课件播放春天的美景,使课堂气氛进入高潮。

2、指名吹响的学生谈此时的感受。

3、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轻声地跟音乐唱第一段。

4、用跳跃、舒展的声音再唱。

六、才艺展示

同学们,在刚上课的时候,老师让你们说了一些歌曲的名字,有人觉得还不能表达他此刻的心情,下面,我们开一场“小小音乐会”,把你的才艺展示出来。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活动准备:

1.已看过幼儿用书《大馒头》

2.馒头、面粉、小麦的图片各两张,农民伯伯,小朋友的图片。

3.画有问好和感叹号的底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生产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摆放相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问你们,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教师将答案句的歌词图片全部抽走,然后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顺序提问,幼儿按照歌词回答。

教师:现在,我把有的图拿走了,我提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有快有对?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1.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这次我们玩对唱游戏,我来问,你们用歌声回答。最后的两句一起唱。

2.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四)教师即兴与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1.教师即兴与不同的小组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组幼儿,哪组唱出答句。

2.教师即兴与个别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反思:

首先,在第一大环节当中,当问到“你们知道馒头是哪里来的吗?”时,孩子们说是“从超市买的”、是“煮出来的”、还有一个孩子说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当又问孩子“那面粉又是哪里来的?”,孩子也说是买来的。孩子们生活在城市,对小麦这一事物非常的陌生。孩子们对于面粉是怎样的?如何变成的等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在课前铺垫当中,我欠缺了相关知识经验的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引导,变成教师的说教为主了。再下次的活动中,应该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面粉的特性这一课前准备。

其次,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能做到在教学方法、策略、环节、重难点的处理和把握上做到心中有数,将显性的目标巧妙地通过游戏和表演内化为孩子发展的需要。教具“小图片”的使用,也非常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对唱的教学方法也很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幼儿一直情绪饱满的参与学习过程。

再次,孩子们通过歌曲《大馒头》活动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孩子们都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不挑食,不掉一粒饭、一点菜,做一个惜粮、爱粮的好孩子;通过活动孩子们都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音的高低,知道音阶中共有七个音符。

2.了解音阶的变化规律,上行越来越高,下行越来越低。

3.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想像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一个水杯、每个幼儿2个玻璃杯(形状、高低一样)、筷子、一桶水、水彩笔、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吧《找朋友》。你们的歌声真好听,今天呀,有一个水杯,它也想唱首歌的,你们能让它发出好听的声音吗?谁来试试?(有的用嘴吹,有的拿筷子敲……)这是什么声音?(低低的????高高的?????)小结:我发现了,有的小朋友用嘴吹,有的拿筷子敲,都能让水杯发出高低不同的好听的声音。

2.老师这儿也有两个水杯,我的水杯也唱起了好听的歌,你想听听吗?不过,听的时候要请你们仔细一点哦,这两个瓶子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吗?(老师敲击自己桌子上面装了不同水的杯子。)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想一想,老师一摸一样的两个杯子为什么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动听的声音?(里面装了水。)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老师在旁边给你们准备了两个杯子和一桶水,小朋友找一个位置,尝试一下让杯子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好吗?要求:篓子里的茶杯是给你打水用的,打完水后还请你放到篓子里,水不要打得太多,小心翻到桌子上。(自己尝试)

二、基本部分

1.刚才呀,杯子们发出了高高低低的合奏声,让钢琴听的心痒痒的.,也特别想唱首歌,我们一起把眼睛轻轻地闭上,听听吧!

(播放钢琴曲)好听吗?这个曲子是由1、2、3、4、5、6、7七个音符宝宝排成不同的队伍组成的,这就是我们音乐中的七个音阶。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7个音符宝宝有一个小秘密藏在里面,(教师弹奏上行音阶,引导幼儿相互讨论。)你找到他的秘密了吗?(声音越来越高。)我们把这种声音越来越高的队伍呀,叫做上行音阶(一起说一遍)。

听,队伍变化了!(教师弹奏下行音阶)你发现了什么?(声音越来越低)。 这种声音越来越低的队伍呀,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下行音阶。(一起说一遍)

2.游戏,用动作表现音阶中各音的高低。

①现在,我们和有趣的音阶玩个游戏吧。老师现在说到什么,你们就用手碰一下好吗?(幼儿分别摸脚、膝盖、大腿、肚子、肩膀、耳朵、头),我们来猜一猜,哪一个音阶可以来玩这个游戏?是~~还是~~?为什么?(试一试——教师弹一个音,幼儿碰一下)(加快速度玩)有变化啦!听!(教师弹下行音阶),我们现在应该怎么玩?

②除了刚才用身体来和音阶玩游戏,我们还可以用动作来玩玩呢,谁来试试?(听音,自己用动作来表示越来越高的音和越来越低的音。(自己创编动作))除了用身体和动作可以表现声音的高和低之外,平时我们还能用什么来表示越来越高的音呢?(说话、唱歌)

三、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和音阶玩了有趣的游戏,表示了越来越高的声音和越来越低的声音,现在我们用画表示出来好吗?你们会怎么画?(有的画了个楼梯。有的画了越来越高的泡泡。有的画了越来越高的小树。)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较合拍地小碎步行进以及与同伴拍手。

2、模仿花朵轻盈的舞姿,根据手势变换队形。

活动准备:

1、已熟悉乐曲,做过小碎步的动作。

2、手花环若干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走走小碎步。

――小花瓣们在一起跳舞,会是什么样的?

――我们听着音乐,像小花瓣那样轻轻地跳、快乐地跳。

――幼儿听音乐原地走小碎步。

2、学习基本动作。

――小花瓣一起欢快地跳,跳成了一个大花环。

――教师放慢速度哼唱乐曲,示范基本动作。

动作一:双手叉腰,小碎步行进一小节(每拍两步),接着原地起踵一小节(每拍起踵一次)。动作二:两两相对,先各自拍手两下(每拍拍一下),接着相互对拍两下(每拍拍一下)。

3、跳跳花环舞

――我们围成一个大圆圈,就像一个花环。我们要听着音乐快乐地跳,沿着圆心跳,跳出不同样子的花环。

――教师哼唱乐曲,带领幼儿学跳花环舞A段:做动作一,沿圆圈行进,幼儿组成的"“大花环”转起来,最后一小节,全体幼儿面向圆心。

――在乐曲B段,教师,或一名幼儿扮演“花王”站在圆心,从圆圈上任意一名幼儿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用右手间隔点人(每拍点一名幼儿)。被点到的幼儿向前一步,转身与未点到的幼儿面对面站好,直至变成双圈队形。

――教师哼唱乐曲,带领幼儿学跳花环舞A段:幼儿两两相对站立,做动作儿,在作后一小节还原成单圈,舞蹈继续进行。

――跟随音乐,幼儿完整舞蹈。教师进行必要的语言提示,使幼儿的动作跟上音乐。

15232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