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大班科学教案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有关大班科学教案汇总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攀爬植物,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学会有序的观察观赏植物和果蔬类爬藤植物,了解爬行植物的攀爬

活动准备

1.ppt课件:会爬的植物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

1.教师:现在老师来说一个谜语,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看看谁能猜出来。

椎子尾,橄榄头,最爱头尾壳内收,走起路来慢又慢,有谁比他更长寿。

(乌龟)

2.你们知道乌龟怎样爬吗?请小朋友学一学。

3.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会爬吗?

(幼儿互相说一说)

二、感知各种爬行的植物

1.教师:除了动物会爬,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会爬的植物呢!

你知道哪些植物会爬吗?

2.课件:会爬的植物,感知各种爬行的植物

(1)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长在什么地方?

(2)这种植物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生长的.?

(3)你觉得它爬的高吗?如果没有墙,没有支架它能爬上去吗?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攀爬植物,说说:这些攀爬植物是依靠什么爬上去的?

(4)这些植物的末端有什么?猜一猜,看一看这个卷须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小结:小动物是用脚右路或爬行的,爬行植物末端的卷须就是植物的小吸盘,

它们不停生长并紧紧地吸住墙体和支架向上攀爬。

三、启发幼儿想一想

1.西瓜,冬瓜是爬行植物吗为什么?如果给它一个支架它能爬上去吗?

为什么不让它爬上去呢?

鼓励幼儿大胆的想一想:这些爬行植物有什么用?

2.小结:爬行植物的品种很多,它们都有长长的可以攀岩的藤。

在爬行植物中有绿色叶片,红色叶片的爬山虎和能开花的紫藤这些观赏植物;

有葡萄的藤,有葫芦藤,丝瓜藤这些蔬菜植物。

观赏植物一般种植在墙边和廊檐下,供人们观赏乘凉;

水果和蔬菜植物一般是搭支架让植物向上攀爬伸展,在长长的藤上结出更多的果实,

或者种植在农田里,让长长的瓜藤满地爬行,结出更多更大的瓜果,供人么品尝。

四、讨论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爬行植物,这些植物有什么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进入大班后,幼儿不仅乐于唱数,还喜欢各种比较数字大小的游戏,但是他们对于每个数字在整个数序中的位置和数字区间概念的认识仍不太清晰,如当玩游戏"猜数字"时,有幼儿猜10,我给出提示"太大了",结果仍然有幼儿会继续猜11。显然该幼儿并不理解教师给出的提示和所要猜测的数字范围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例子在一日活动中很常见。当我请11~20号的幼儿去喝水时,仍有一些在这个学号范围内的幼儿没有去喝水,而是在同伴的提醒下才懵懵懂懂地跟随前往。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思考之后便豁然开朗:即使大班幼儿可以唱数到100,甚至更多,但是他们对数字区间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有的幼儿并不清楚17是包含在11~20的数字区间内的。

以上两个例子,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幼儿缺乏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数轴,以及对数序的理解。基于幼儿的需要,我试图将代表幼儿学号与数序的核心价值相结合进行活动设计,为幼儿呈现一条有趣的"会无限变长的线",将抽象的心理数轴直观地展现给幼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字与线段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能力。

2.对数字感兴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学号。

2.物质准备:自制带箭头的直线(箭头可以拉伸延长)、数字卡片(0、10、20、30、40)、学号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儿的头像和学号)、箭头、小红旗、记号笔、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有趣的线,寻找线上的数字秘密

1.今天我带来了一条有趣的线,你们发现这条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很多幼儿马上发现了线末端的箭头,"线上有个箭头!")

2.你们平时在哪里见过箭头?箭头代表什么意思呢?

3.幼儿立即交流了很多有关箭头的经验。

("我上次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见过箭头,告诉我们儿童乐园往哪儿走。""我在地铁车站也看到过箭头,告诉人们怎么换乘。")【设计意图:活动开场,教师就直接出示一条带箭头的线,引发幼儿对箭头的关注,并交流有关箭头的经验,为之后环节中理解箭头的意义作铺垫。】

4.箭头能表示方向,不过今天这条带箭头的线上还藏着许多看不见的数字。到底会有些什么数字呢(教师在线的起点和终点各贴上数字0和10)?猜猜这段线上0~10之间还会藏着哪些数字?

5.幼儿-下子说出了0~10之间的数字。"你们说的数字都比0大,比10小,所以都在0~10之间。"

6.如果从10再接着往后数,还会有什么数字呢?你们说的数字都比10大,都有可能在10的后面。那这条线好像不够长了。

(教师拉出箭头,将线拉到大约40左右的位置。)

7.(此时幼儿都觉得这条线很神奇,-下子很感兴趣。)变长的线上还藏着许多数字,这些地方会是数字几呢?

(在20、30、40的位置贴上翻过来的数字卡片,待幼儿猜出再将卡片翻回来验证。)

8.有些幼儿猜到这些地方可能是什么数字。

"因为已经有10了,所以后面肯定是20、30、400"(幼儿从线段的距离上估测出数字。)

9.如果再把这条线拉拉长,后面还会有数字几?如果神奇的线变得越来越长,上面的数字会越来越大。原来这些数字是从左往右、从小到大排队的。

【设计意图:教师先从1~10"出发刀,引导幼儿发现在一段数字中间还包含着许多其他数字。之后,教师通过会变长的"线,引发幼儿初步感知线上数字排列的规律(从小到大排列)。】

二、在线上找学号的家

1.说了那么多的数字,有没有数字可以代表我们自己(幼儿立即回答"学号")?这条线上的数字是从小到大排队的,我们把学号也来排排队吧。

2.教师出示学号小人卡片,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学号卡片,把它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幼儿看到贴有自己照片的学号小人,都觉得十分有趣,对"找找学号小人的家"跃跃欲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教师发现:幼儿摆放的学号小人之间的距离有些问题。如5并没有放在0和10的中间,或者几个相连的学号没有靠在一起,又或者11和13之间应该空开一点,却连在了一起。)

4.学号小人都排好队了,是从小到大排队的吗?有没有问题?为什么有些学号靠得近,有些寓得远?

5.幼儿对教师抛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表述了自己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发现其他学号摆放的问题。

"因为20后面就是21,当中没有其他人了,所以要靠得近呀。""我发现了问题!11和13应该分开一点,因为当中还有12!"

6.有些学号中间没有其他学号了,所以靠得近;而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分得开。刚才你们说有些学号中间还有其他学号,所以要分开一点,那现在请你们把这些学号小人也放到线上吧。

(幼儿将剩下的学号小人也摆放到线上合适的位置。)

7.现在我们的学号都从小到大排好队了。你们知道吗?学号的顺序里还藏着一个小秘密。知道某某为什么是1号吗?因为她的年龄是我们班最小的,所以她排在最前面。原来我们的学号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来排队的。这条线除了可以表示数字的大小,还可以表示我们出生的顺序。

活动反思:

很早听说过有这样一节课:“平衡小人”心里很好奇是怎样一个生动的课例,正好有幸走进胡醒老师的课堂,有机会聆听这个关于大班科学的探索活动。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的安排都是老师精心设计和预设的,都给人一种严谨的教研风格,评价语、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等多个方面充分的体现了科学活动中的语言的规范和机智。在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孩子,要求明确到位,评价具体亲切并且准确,恰到好处的促进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回顾下来,受益匪浅。

在活动开始,胡老师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杂技小人”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通过孩子的自由猜想和进一步的操作探索慢慢的发现奥秘、汇总经验,丰富的材料给予孩子各种学习尝试的机会,橡皮泥、夹子、螺丝、磁铁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幼儿从生活经验获得知识,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日常的兴趣活动。对于表格的记录,更是有效的帮助孩子梳理探索的结果,共同汇总规律,获得互相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活动中,当老师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提出疑惑,在幼儿的再次实践里解决问题,使活动更加的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的常规,在一般的操作活动中,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容易的,但是老师明确清楚的操作要求以及生动的过渡语都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最后的环节,老师提出挂着不同重量的小丑娃在钢丝上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这样带着问题的延伸活动,使幼儿的学习进一步的拓展,给他们更多挑战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科学活动带给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一个科学活动不在于内容是哪个方面,关键是老师如何的深挖和钻研,怎么样的活动是有效的、快乐的、提升孩子兴趣和求知欲的,怎么样的过程是合理的,可行的、怎么样的引导是适时的科学的。要思考的有很多,一个活动的建构在无限的思索和实践中会越来越完美,就像胡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的是欣赏和提高,在这次的学习中使我们对科学活动有了更多的启迪。

小百科:小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xiǎo rén,一指人格卑鄙的人,二指平民百姓,三指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己者自称的谦词,四指对平辈自称的谦词,五指古时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六指小孩子,七指小一辈的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集体活动前让幼儿出去观察多种植物,并对植物的“身体”有初步的感知。

2、课件:一株黄豆的生长过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篮子。

4、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分解图、白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师:你们讲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师:(出示课件:《一株黄豆苗》)植物的身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株黄豆苗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点击黄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将科学活动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扩展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促进了幼儿课前的观察和思考。由人的身体自然导入植物的“身体”,激发了幼儿思考的兴趣。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让幼儿对植物的“身体”一目了然。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1、发现种子(幼儿自由观察、交谈,老师参与讨论。)

师:这里有几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身体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实物:大蒜头、树叶、黄瓜、苹果、萝卜、花生、茄子、青椒等。)

师: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种子)有些植物的果实就是种子。

师:苹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我们把它切开后会发现什么?

(与幼儿一起切苹果)苹果里的籽就是种子。还有哪些植物果实里也有种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实里有种子(老师将黄瓜、茄子、青椒等果实切开)。

师:种子有什么用呢?这里有一颗黄豆种子,我们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黄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2、了解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1)拼植物

师:种子的本领真大。其实植物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这里是几种植物身体组成部分的图片,它们能拼成一株什么样的植物呢?

(2)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拼的植物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拼的是什么植物?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师:一般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竹子(放课件)有根、茎、叶、花,没有果实、种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这样的植物还有很多。

[动脑想,动手拼,动口说,调动了幼儿多个感官的参与。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对有关植物“身体”的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应用课件介绍特殊例子,给幼儿传达了科学、准确的知识。]

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

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

师: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体上的哪个部分?

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

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伯伯、阿姨拣菜。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

[在幼儿基本掌握了植物“身体”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幼儿现场演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了爱劳动意识,也让幼儿认识到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就把菜拣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实,植物不仅给我们人类提供了美食和营养,还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们知道这两样物品分别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吗?

师: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活动区中的这些材料做出什么样又好看又好玩的东西呢?(活动区提供植物的叶子、种子等,让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反思】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一下植物的图片,学生对于这些各各种样的植物非常的感兴趣,从而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被调动了起来。然后介绍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种类大约多少。这样学生对于各种神奇的生物植物就会有一种探究的欲望。然后我提问:那么这些植物有身体有哪些部分呢?这个时候学生进行猜想。当然学生的猜想有很多的"。学生的猜想中当然有看书之后说的,但是我不会阻止学生的。然后问学生你猜想植物有这些部分组成,是否想观察一下植物呢?学生当时是很兴奋的。

我当时提问:你从那几个地方进行观察呢?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首先在小组内进行思考讨论。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个环节给我遗漏了。于是我只是让学生进行举手回答,然后各个小组组织成员进行实地观察,研究。

学生在楼下的花园草地上进行探究,各个小组分别进行。我看到有小组研究叶,有的研究植物的整个身体,但是我发现有个别的小组没有有效的进行合作。我想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培训需要加强,积极的加强小组长的领导,使整个小组的成员围绕在小组长的周围,以便继续有主导,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探究。我想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活动的有效性。我还发现小组在合作基本上都按照要求进行记录。这个很好。

在学生汇报的环节,学生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汇报。但是需要将自己的记录进行整理这样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耽误了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在补充环节的环节的过程中,我补充补充一下植物没有那六部分。这样学生知识结构就较为完善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照镜子和镜子中的奇妙变化,都是孩子们最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在公园的镜子里可以看到不同的自己:瘦瘦的、胖胖的、高高的、矮矮的、、、、、、真的是其乐无穷,也深深的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不仅喜欢还总会问个为什么。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于是我设计了此节科学活动————《奇妙的镜子》,让孩子们充分挖掘和感受“镜子”中所隐藏着的奇特奥妙。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镜子可以照人和物,感受照镜子会发生各种变化。

2、 引导幼儿萌发探索镜子的兴趣和爱好。

3、 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镜子的变化,感受镜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名幼儿准备一面小镜子和一个小物品、可折叠的双面小镜子,教师准备望远镜和放大镜(每组一个放大镜),草莓粘贴。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请幼儿自由玩耍。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你的镜子是什么形状的?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让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猜一猜镜子都有哪些形状的?让幼儿大胆尝试

师小结:镜子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滑滑的。

二、观察望远镜和放大镜有趣现象。

1、师进行演示,让幼儿感受望远镜的作用,让幼儿试着说一说望远镜在生活都可以在什么地方用到?

师小结:望远镜使人看到的东西变近了。

2、教师和幼儿共同观察放大镜,看看用放大镜之后的物品有什么变化。

3、出示可折叠的双面平面小镜子,让幼儿说说这面镜子有什么特别? 2、 如果请小草莓来照这面镜子会怎样呢?

小结:这真是面奇妙的镜子,我们能从镜子里看到2个、4个、很多个小草莓。

4、请小草莓再来照一照镜子,看看谁能发现镜子里的小草莓不一样多的秘密。

小结:看来镜子里小草莓变多变少是和镜子打开合拢有关系。镜子慢慢合拢,镜子里的小草莓就会越变越多,镜子慢慢打开,镜子里的小草莓就会越变越少,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其实小镜子的秘密可多呢,下次我们再一起来发现更多的秘密吧!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注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任,把活动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同时注意鼓励幼儿,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但在实践和动手操作中,孩子把精力投入的玩中比较多,想的较少,感觉教师的引导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甚或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幼儿讨论:

(1)我用纱布把脏东西捞出来。

(2)我用海绵把水吸上来就干净了。

(3)我用毛巾把水弄干净了……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1)我把纱网放在空瓶口上,用果冻壳把脏水舀起来倒在上面,我发现水一下子就漏到瓶子里,但水还是很脏。

(2)我把纱布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瓶子里的"水还是很脏,纱布上也有点脏。

(3)我把海绵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在海绵上,流到瓶子里的水有点变干净了。

(4)我把一条干净的毛巾放在空瓶口上,把脏水倒进去,水变干净一点但毛巾变脏了。

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1)纱窗和纱布的"眼"太大,脏水一下子都漏过去了。

(2)海绵"眼"小,能把水变干净一点。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首先从幼儿的体验入手,让幼儿在锻炼后饮水,感受口渴时喝水的舒适。其次引导幼儿观察洋花萝卜,切实体会喝水的重要性。第三,通过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保健医生的讲解,让幼儿明白白开水才是最健康的饮料。最后,通过每周末评选“喝水小宝宝”的方式,激发幼儿主动饮水的意愿。活动后,大多数幼儿能主动饮水,个别幼儿不能断绝喝饮料,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条形码是由粗粗细细的线条和一排数字组成的。

2、比较各种物品上的条形码,知道条形码的作用。

3、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条形码。

2、知道每件商品上都有条形码,并初步了解条形码的作用。

3、活动室四周布置一些标有条形码的物品。

三、活动过程:

(一)了解条形码是由粗粗细细的线条和一排数字组成的。

1、请幼儿把带来的条形码和好朋友进行交流。

师: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许多商品上的条形码,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一起比一比说一说。

2、集体汇总:条形码是由什么组成的。

师:刚才小朋友和自己的好朋友比较了条形码,那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条形码是粗细不同的直线和一排数字组成的。

(二)比较条形码的不同,了解条形码的作用。

1、师:请你找一件物品,并和你旁边的好朋友比较一下它们的条形码。看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相互交流后小结:各种商品上的.条形码都是不一样,这些线条的粗细排列和间隔的距离不一样,下面数字的排列也不一样。

2、比较相同物品上的条形码,发现它们的异同。

(1)师出示幼儿所拿的两个不同品牌的牙膏,请幼儿猜猜他们的条形码是不是一样,并用比较法进行验证。

(2)师出示两条大小不一品牌相同的牙膏,请幼儿说说它们的条形码是不是一样的,用比较法进行验证。

(3)设疑

A、为什么相同品牌的牙膏,它们的条形码不一样?

B、如果是一种品牌、一样大小的牙膏,它们的条形码又怎么样?

幼儿交流各自的看法后小结:条形码是商品的身份证,它包括了商品的价格、型号、产地等。品牌相同大小不同的牙膏的价格、型号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条形码也是不一样的。

(三)去附近的超市验证条形码的作用。

活动延伸:

条形码是商品上的身份证,我们人也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同一天出生的人,身份证号码也是不同的,请幼儿收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并于下周带到幼儿园和好朋友交流。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l 活动准备:

1. 每人准备大小不一的纸张。

2. 幼儿观看过电视节目《超级变变变》。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制作纸棒,并比较纸棒的不同。

1. 幼儿制作纸棒。

请你用纸做一个纸棒。

2. 比较纸棒的不同。

你做的纸棒和别人一样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纸棒有长短、粗细、花纹间的不同)

二. 启发幼儿想象,并尝试用纸棒进行表演。

1. 启发幼儿想象。

你做的纸棒像什么?

(幼儿发挥想象,讨论并上台表演。)

2. 鼓励幼儿尝试表演。

我们现在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不要用嘴告诉我们把纸棒变成了什么,而要用你的身体、动作来告诉我们,好吗?

三. 小组共同合作表演,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1. 提出要求。

现在我们知道可以用身体动作和一些道具来进行有趣的表演,我们来进行一个“纸棒变变变”的表演比赛好吗?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表演。想好要表演什么,应该设计怎样的动作。

2. 幼儿结伴讨论,分组排练,教师巡回了解幼儿的想法,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幼儿互相合作。

3. 集体交流。

四. 集体玩纸棒游戏。

纸棒除了可以表演,还能做游戏呢?想一想,你的纸棒可以做什么游戏?

(幼儿讨论,集体做游戏)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制作纸棒,并比较纸棒的不同。

在这个环节中我渗透了两个物体间比较长短、粗细、厚薄等数学概念。幼儿通过自己制作纸棒,说说自己制作的纸棒是什么样子的,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从而进行比较,为下一个表演环节做好铺垫。

二. 启发幼儿想象,并尝试用纸棒进行表演。

幼儿对纸棒进行了比较,对纸棒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我启发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做的纸棒像什么,幼儿根据纸棒的长短、厚薄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有的"说细细的纸棒像香烟,有的说长长的纸棒像话筒,有的说粗粗的纸棒像烟花,为此我抓住这个时机,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描述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有的幼儿因为自己做了一个纸棒,不能进行充分地表演,于是他主动与同伴合作,共同进行表演,体现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 集体玩纸棒游戏。

幼儿对纸棒进行了各种各样地表演后,我还启发幼儿想一想纸棒还能做什么游戏,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想出了跳格子游戏和拼英文字母的游戏,但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因为桌椅的限制不能自由地玩纸棒的游戏,应该打破桌椅的束缚,让幼儿自由地组合随意地在地上玩游戏,这样幼儿就能尽情地进行游戏了。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教育中,充分挖掘生活中幼儿能接触到的多种艺术样式,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纸棒是一种开发性的、能让幼儿在发现中学习的材料,它有助于打开思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活动“纸棒变变变”就受了电视娱乐节目“超级变变变”的启发,表现的内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在活动过程中,我本着“了解儿童、相信儿童、支持儿童”的原则,以“儿童展示——发现问题——教师引导——相互交流”的方式,不断满足幼儿的需要,为他们搭建自我体验、自由展示的舞台。

活动目标:

1. 通过制作,比较出纸棒的不同之处如花纹、粗细、长短等特征。

2. 通过比较对纸棒进行发散思维的想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

3. 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艺术表演,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情感目标: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认知目标:大胆尝试了解盐溶于水中会增加水的浮力,水中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让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经验: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的浅显知识2、物质、材料准备: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盘子、糖、盐、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块、树叶等)、PPT、动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谜语《水》

一种东西清又清,没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简单说说水的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特点吗?

(小结:水不仅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而且还有浮力呢,所以我们可以在水里游泳,东西还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让幼儿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与"浮"。

1、教师做实验,幼儿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教师提问:为什么泡沫、核桃、树叶会浮在水面上,而葡萄会沉在水底呢?

(小结:因为泡沫、核桃、树叶这几样东西很轻,它们的重量比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过了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会沉在水底。)(二)小魔术"葡萄浮起来了"1、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儿讨论)2、教师演示(变魔术)我也有办法让葡萄浮起来,我既不用***的方法,也不用***的方法。

小魔术,出示一杯放了盐的水,葡萄放进去立刻就浮了起来。

(原来我在水里加了一种神秘的东西,你们猜一猜是什么?)教师出示盐、糖、味精(用不同颜色的碗装着)。

问:我刚才就是往水里加了这三个"好朋友"中其中的一个,你们猜猜我放的会是谁呢?我现在先不告诉你们,我请小朋友们都来做一个小科学家,自己动手,去试试,发现我的秘密,你们有兴趣吗?

(三)、第一次探索: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儿分成三组,每组6人,幼儿人手一个杯子、一颗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种调料,幼儿开始试验,把这三种调料各倒进水杯中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

师幼共同总结:从刚才的探索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原来老师放的那个神秘的东西是盐,盐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盐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盐的多少和浮力有关系吗?(递进的提问引出下次试验)(四)、第二次探索:盐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儿给水中加盐,逐步越加越多,并搅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况,教师逐一指导。

师幼共同总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葡萄才会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扩展经验:观看死海图片及PPT《死海的"秘密》。

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盐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并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鸡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们都可以去试一试,加几勺盐能让它们浮起来,同时也可以想一想,我们能让葡萄浮起来,那有什么办法让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试一试吧,找到办法了带来给我们大家分享吧。

活动背景:

在玩水的活动中,常常发现孩子们对"沉浮"的现象非常感兴趣,在游戏中他们了解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而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沉与浮"这一现象不是绝对的,它会因为某些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盐又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是最为熟悉的东西。也许大家会觉得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太难了,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他们掌握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培养孩子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愿望,愿意探索、尝试。因此在本次活动中设计了让孩子尝试实验,亲历探究活动。这样可以使孩子学会主动探索、独立思考,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

在我们的科学角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15511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