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数学水平?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地从每一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逐步地、有意识地培养,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1怎样提高数学水平
进行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些题目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其内在因素,利用一切有用的条件,进行对比、联想,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开拓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这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等非常有效。例如在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例题:
化简:sin2αsin2β+cos2α+cos2β-1/2cos2αcos2β。对于这个例题,我引导学生从四个不同的思路出发。思路一:复角→单角,从“角”入手。思路二:从“名”入手,异名化同名。思路三:从“幂”入手,利用降幂公式先降次。思路四:从“形”入手,利用配方法,先对二次项配方。通过此题,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三角函数中同角基本关系式、两角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以及降幂公式等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并且把这些知识形成网络,弄清了它们间的联系。要让学生从一题多解中深入思考,抓住问题的本质,掌握问题的规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
注重反思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一道例题、每一堂课进行反思总结,通过反思让学生去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一般规律,揭示问题的本质,使学生更加深化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提高和优化解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到“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时,通过相关习题的训练后,让学生反思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学生得出以下结论:解决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直接法”和“间接法(排除法)”。
其中用直接法求解时,应该坚持“特殊元素优先选取”的原则,优先安排特殊元素的选取,再安排其他元素的选取。而选择间接法的原则是“正难则反”,也就是若正面问题分类较多、较复杂或计算量较大,不妨从反面问题入手,试一试看是否简捷些。特别是涉及“至多”、“至少”等组合问题更是如此,此时正确理解“都不是”、“不都是”、“至多”、“至少”等词语的确切含义是解决这些组合问题的关键。所以,经常性地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不管是对一道题的反思还是对一堂课、一章节内容的反思,都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再认识,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
2数学教学方法
不应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不加选择地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或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至于这些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则无暇顾及。忽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数学的教育性就大打折扣。
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
虽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智能形态,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它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何况,目前很多课件的设计,也来源于一些教师在传统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
整合需要好的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这是最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其他的史、地、政、生等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利用丰富的视、听等多媒体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数学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果一味利用视听刺激,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的思考是,数学有它自身的魅力,就在于探索学习者未知的知识领域。因此,信息技术利用得好,还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利用“问题”吸引学生,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3培养数学兴趣
课堂教学讲究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木,一旦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被确立,就应当有一个最适合本节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堂上、时间安排上以及传授知识的先后顺序上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求教师了解大纲,吃透教材,熟练无误地进行教学。在整堂课的教学上,教师就像一个导演,把课堂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好,同时注意突如其来的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发展阶段,常常会出现各种过失行为,教师应学会表扬性提醒或“柔声细语的批评”,帮助纠正,切不可指责、挖苦、呵斥,使儿童心理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力争做到语言准确、简练、幽默,传授知识正确,由浅入深,例题选得精当,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吸引学生全神贯,主地听讲,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坚持鼓励,循循善诱。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于好的发言、争辩、质疑、解法可用鼓掌、赠红花(五角星),或采用热情表扬的方法予以褒奖。通过这些手段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起点,是一切智慧的基础,许多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小学生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喜欢问这问那,教师也有可能被问得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可能会显得很尴尬,在这种状况下,千万不能显得不耐烦,或是用一句“不知道”来搪塞学生。这样的话,会使许多的发明创造有可能就此夭折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有十足的耐心,有不厌其烦的良好的性格,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把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过早地束缚起来。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个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含有丰富情感世界的天然混合体,是具有认识和情感两种素质教育因素的基础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特别是数学课。如果上不好,就显得较抽象,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故事引发、图片观察、活动体验等多种途径创设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思维开始,创设情境和问题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例如,我在教授《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一节时,出示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长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问学生,你能算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很快就算出来了,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无法计算。我出示两个方格图,给出条件(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计算为半格),将两个图形都移到方格图上,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找出两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培养数学发散思维
(一)从情感因素和心理素质的启迪和培养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而每个人的思维又是随着情感诞生的,情感不仅可以激发思维,同样可以阻碍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应该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注重探究猜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每个人思维的灵活性主要展现为思维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作出反应的灵敏度,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崭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们开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可使数学的教学成果得到提升,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加强,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较大的提升.另外,在平时,老师们应该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不断思考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数学的解题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现象.一题多解指的是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得到解决,在这个解题过程中,需要学生善于发现各个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性思维.而一题多变指的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扩展和延伸,对某个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进行逻辑梳理.我们国家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应付考试,很少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对每个问题都要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怎样提高数学水平相关文章:
1.如何提高数学分析能力
2.怎样提高数学成绩建议
3.怎样提高数学的成绩
4.怎样可以提高数学成绩
5.怎样学好数学提高成绩
6.怎样在短时间内提高数学成绩
7.怎样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8.怎样帮孩子提高数学成绩
9.如何快速提高数学成绩
上一篇:高一数学成绩要怎样提高
下一篇:高一数学怎样才能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