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对本文的一些拙见予以参考,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再创新,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1怎样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从经验入手,丰富生活体验
现在教材中的一些应用题,越来越与实际生活相符,大部分都能在生活当中找到原型。如,苏教的三年级教材的上册,就经常会考察购物问题,若学生没有单独购物过,就对“总价=单价×数量”的关系式很难理解。在学习“千克和克”这一章时,若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就不能够准确理解“净含量”的含义。在解答一些关于乘坐出租车的应用题中,若学生没有乘坐过出租车,就对这种问题比较难以下手。
如,苏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实验教科书补充习题的第33页第三题:“根据表格,求得甲乙两队下半场各得了多少分?”有很多三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难理解,主要是因为他们对篮球的计分规则不够了解。为有效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题意的理解能力,应当且必要引导学生们多观察周边世界,发现身边的数学,让他们了解应用题实际上并不难。我们应当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以提高学生们的数学素质。
从情境入手,增强解题兴趣
(1)情境应当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例如一道应用题本来是这样问“36元可以买多少块标价为3元的蛋糕?”若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今天老师过生日,带你们到蛋糕店买蛋糕,我一共有36元,能给你们买多少块3块钱的蛋糕啊?”这就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爱吃的心理,使得学生们解答应用题的积极性更高。
(2)可以适当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描述那些难以通过语言描述的应用题。例如,根据苏版教材的第35页的第四题:“称一杯水,算算里面的有多少克水。”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教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空杯在加水后,重量慢慢增加的过程。学生也就更易接受“杯子里水的重量=水和杯子的总重量-空杯重量”,这种教学模式就更加直观生动,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2数学教学方法
设置疑问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稍加思考,又问:"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
充分利用游戏
游戏能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大地价值。如:一年级的《分类》这一课知识,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分类"这一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设置"给小动物找家、文具回家、汽车开进停车场、水果放进果盘中"等游戏,引导启发学生把同一类物品归在一起,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让学生始终被愉悦的气氛所陶冶、感染,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学会分类的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注意力不稳定,单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新教材的情景图尽管幅幅都色彩明丽,充满童趣,但毕竟都是静态的平面图形,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所以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当普遍的今天,把情景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通过电脑演示了解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向""背向""同向",探究两个物体在相向运动中出发的地点、时间和运动结果,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3数学课堂兴趣
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好文章有一个好的开头,才能吸引学生往下读。同样,一堂课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往下听,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教师把一些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的问题,吸引住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新课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营造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培植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中找熟悉的图形从而引出直线、射线、线段、角等有关知识。这样设计引入,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并提高了“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既要认识到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教学资源,又在使用形式上通过教师的创意使教材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精心设计练习,保持兴趣
课堂练习是巩固新知识,加深理解,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兴趣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和乏味的练习内容而淹没、抑制。因此,练习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是加深巩固、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如基础题是为巩固新知而设计的,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智力题和综合题是为强化新知而设计的,要鼓励尖子生积极完成。这样有针对性地练习,给所有的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了练习的积极性,使接受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能各有所获。
在练习中要倡导学生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在分析问题时,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意志,保持兴趣
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的问题。如知识间的干扰、题目类型多变等。有的学生意志坚强,在征服困难时获得了乐趣,有的学生碰到困难显得缺乏毅力,往往知难而退,或半途而废。所以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最佳教法,还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克服困难,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学习兴趣。
4培养数学发散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小学生能较顺畅地完成了这样的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5+5+5+5+4,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
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5+5+5+5+4=5×5-1=5×4+4=4×6。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在数学教学中还要经常利用"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势,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乃至于群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就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并加以引伸和推进,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333可以连续减多少个9?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333里包含几个9,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其发散思维必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怎样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相关文章:
1.怎样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2.三年级怎样提高数学应用题
3.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怎么学?
4.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
5.怎样提高三年级数学
6.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7.小学三年级数学5个小技巧
8.小学三年级数学复习方法指导及技巧
9.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10.小学三年级数学最新高效的学习方法
上一篇:如何快速提高数学成绩
下一篇:三年级数学如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