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
1.课前导学。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课堂运用。教师及时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或存在共性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导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展开。其次方式要精,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是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矫正,做出讲评。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课后延伸。拓展训练的内容可以增加部分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题目和近年来高考的内容,强化优秀学生的训练和后进学生的指导。同时要注重考评,考评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要只判卷,而要把重点放在评卷上,可以教师评,也可以让学生评,包括后进学生评,激发每一个学生参与评卷的积极性。
2数学课堂创新教学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传统的数学教学偏重于前,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成为接受前人所发现的数学知识的容器,把知识视为理所当然,不去考虑由来,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对数学符号组合的分析、图形的证明、计算的变化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对称美欣赏、表象创造、联想变化等方面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变通性、直觉性和独创性等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通过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和总结,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
自主是创新精神的起点,在创造性的教学中应把学生视为主体,通过为学生提供自主发问、讨论交流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给学生充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并及时指导纠正学生“不当”为“探究”,促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的学习方法,共同得到结论。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通过交流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进行知识迁移,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使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化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及内容
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变革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创新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就是在小学课堂教学
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心理品质教育内容而言,其偏向于专门的创新教育,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具体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神,以及从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和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等智力、非智力因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文化知识教育内容,是指与小学数学学科有关的知识内容,比如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本知识,还有需要学生掌握并知道如何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特别是具备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述两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根本,也是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创新教育二者有效性的关键。
3打造数学魅力课堂
创设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度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入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课堂提问要适当,让学生思维聚焦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然而,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或过于简单而显得价值不大,或要求不明确而不能令学生思维聚焦,或缺少必要知识铺垫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
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方式上要有启发性。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制定目标,强化落实
制定、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立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档案。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外部标准,它必须通过内在的努力才能实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时表现得很强烈,但有的却在短时间内表现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因此必须加以强化。对此,我设立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档案”,在一段学习时间后(一般是2个月)发一份给学生。
让其对本段时间内的学习成就(含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情感、态度),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总结,继而找出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和改进的问题,列出学生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希望或建议,订一个后期的学习目标,再由学生干部评议,最后由教师给每位同学的综合学习情况作出等级评定和评语,然后反馈给学生本人,学生本人看后由学习委员收集,装订成册放在班上,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资料或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材料,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目标颇有效果。
问题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人教育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若要使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活动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有关问题。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关键性的、共性的问题,以问导学,以问促学,多方位、多层次设问
使学生学得全而深,而不是将课本的知识再从头至尾认真讲解一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得到教好的体现,所以我们数学教学中,要从我们身边的生活数学现象不断的设问,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让他们通过学习来满足这种欲望。同时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学。“课内情绪化”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调节。
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导学案相关文章:
★ 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素养
★ 2017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技巧
★ 怎样把数学成绩提高
★ 关于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 如何教初中数学教学知识
★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 怎样让数学成绩提高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怎样践行学生为本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