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趣导入,欢迎大家阅读!
1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趣导入
采取游戏式教学法,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因为自身所具有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特点,一直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将有趣好玩的游戏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等变得富有趣味性,学生会对数学知识变得十分乐于接受,从而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中“认识正负数”这一节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咱们现在玩一个游戏,游戏的方法是,我说一句话,你们迅速说出相反意思的一句话,现在5个人为一组,一组一组地进行,看看哪一个组不会出错。”一听说玩游戏,学生的注意力立即变得集中起来,“气温零上五度”“气温零下五度!”“在银行存入5000元”“在银行支出5000元!”“今天收入500元”“今天支出500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大家说的都很正确,那么,零上五度如果记作+5℃,那么零下五度该如何表示?表示什么意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正负数’。”这样,我通过组织学生玩游戏,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
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即创设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情境,如此既能体现数学课程的开放性特征,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学习乐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节时,我将学生带到了学校的体育馆中,对学生说:“同学们,假如我们学校要在体育馆中建一个长方体的游泳池,这个游泳池长20米,宽18米,水深2.5米,如果在四壁和底面抹水泥,那么你们计算一下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计算。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数学课堂教学
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
拥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再一个快乐、轻松的氛围下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我们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的数学思维模式,这样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独立思考。同样,我们还注重锻炼他们的合作学习精神,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
比如,我在学习“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时候,会给出他们两组篮球得分数据,甲组54、56、56,乙组56、59、52,让他们先自己讨论,哪一组的成绩更好一些。然后分成两个组,一组拥护甲组,一组拥护乙组,各自说出为什么,然后我根据他们哪里说的不对,再及时的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他们趁热打铁,对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印象。
充分利用游戏,营造良好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长数学探究能力,获取数学知识。如果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让学生只是坐着听课的话,有的同学很容易就走神了,根本听不进去。如果我们抓住他们的活泼好动特点,以游戏和小组讨论两种方法入手,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5,用这些5的物体编成儿歌;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3只手有15个手指……然后小组合作把这些儿歌改成乘法口诀,这样,不仅活跃了枯燥的数学课堂氛围,还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
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级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把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业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了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和脑同用的益处,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浓郁,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
有效使用学具,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教学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学具可以开发学生智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务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识。脑科学研究指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左半球分管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反之,人的左右半身的活动可促进人的左右半脑的开发。左右半脑各司其职而又协同发挥作用。据研究,人的脑功能存在很大的潜力,一般人只用了脑功能的10%左右。使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一是可以开发学生大脑的功能;二是通过左右手同时活动,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学具的使用要注意时机,总结学具使用方法
学具操作的目的不是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而是在操作的过程中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其难点,并使学生在学具操作过程中,认真体会各个数量间的变化过程,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体会的过程中就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运算法则,实现学习质的飞跃。因此,教师要注意预设和把握学具的使用时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预设学具使用的时机和策略,并确定使用步骤和规则,设计使用过程中学生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动手使用学具,指导学生在学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学具的使用有针对性、目的性,有实效。完成学具的使用过程,总结学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学具的使用技巧,是学具使用的最终目的。学生对知识有了充分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他们结合学具的使用过程,归纳总结问题的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则。这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把问题和学具使用过程相脱节的问题,他们无法用语言对这一数学过程进行正确叙述。要想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在学生使用学具时要引导学生边摆学具,边说计算原理,一步步、一句句教给他们,使他们养成边摆学具边讲算理,看算式讲算理,看问题说算理的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4开发学生数学思维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小就喜欢数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提高学生对教师们的信任度。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信任度,学生就对老师肃然起敬,就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般具有“向师性”。
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认真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仔细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绝不能挖苦、打击,甚至体罚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欢乐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如在讲乘法口诀时,教师可创设一个“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数卡片”的活动情景,并由学生根据实际情景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兴趣,就会在不断探索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以及相关运用。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首先,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另外,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趣导入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趣导入
★ 数学课教学导入的方法
★ 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案例
★ 小学数学课堂反思3篇
★ 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与激发学生兴趣
★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小学语文教学激趣方法
★ 怎么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
★ 小学语文教学导入方法种类
★ 教好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方法
上一篇:如何共建有效数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