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客服QQ:357588611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5篇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本书带给人们的智慧与启迪都不一样,每个人接收到的启发也不一样,《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相信很多人都学过几篇,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论语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阅读。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一

  孔子是古代的圣人,他和他弟子的言行被记录成一部书——《论语》。《论语》在历史上的享有一定的盛名。直至今天,《论语》依然为人人所传颂。而我却很好奇,我里孔子所说的君子到底相差多少呢?于是我打开了《论语》。

  读了《论语十则》的第一句,我觉得我做到了“学而时习之”,但却从未感受到那份快乐。也许,只有真正热爱文学,求知若渴的人才会感受到那份快乐。“有朋自远方来”只是在同学之间玩些文学游戏吧。“人不知而不愠”对于我来说,让我感到自己是一位“君子”。这奇妙的成就感,好像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我却没有做到。以后我也要进行多次的自我反省,像古人曾子那样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总结,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而所谓“温故而知新”,我只是在复习课文的时候,脑海中隐约会出现一些新的理解。

  劳动要与休息结合,学习也要与思考相结合。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邪说的危险。

  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人就是要实事求是。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这种力争上游的思想应该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

  我们要像一切有优点的人学习。

  虽然我没有做到胸怀宽广,意志坚强,但我么还要为实现“任”的理想努力奋斗。

  而在我所读的所有至理名言中,我最喜爱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精髓,这是孔子对当时帝王的真心劝诫,可惜当时真正理会并使用的却不多。他们依然是“己所不欲,施与人”在当时几千年前的思想中能够明白的估计只有像孔子这样的大贤吧。而再看如今,却依然不能明白这句话的真谛。

  《论语》是当时思想的巅峰著作,也是我们如今需要学习的做人准则。以史为镜,这面镜子将带你照向更远的未来!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二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应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用心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用心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三

  有一本书,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书,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它,对我们诠释无数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便是国文经典——《论语》。

  品读《论语》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里面凝结了他们一生的心血,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论语》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数万字,却出现了一百多遍“君子”。孔子不也正是这样的人么?他对学生们以身作则,不由半点虚假,游说列国。《论语》中还特别利用季氏之类的小人来衬托出“君子”的高大。于是,“君子”成了《论语》中的主角。到底怎样才算“君子”,这是《论语》中主要探究的问题。古人将“梅、兰、竹、菊”代表君子,这表示“君子”需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傲视万物的气魄,这也是《论语》中主要推扬的精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正如上面所说,“君子要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君子不能不坚强刚毅,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不能只对眼前的小小成功沾沾自喜,人生的道路还很远,责任还很重。但是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会感到无比快乐。“君子”正是如此,往往将仁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一直向前,不论路途多么艰难,丝毫不退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就是他们所选择的路不同。“君子”为了道义而奋斗,小人却只贪图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私下用一些阴谋诡计来夺取自己想要的,根本不在乎别人;而君子则为天下众生着想,用正义服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一些“小人行径”,在“不知不觉”的财富中塞满了自己的腰包,却还说自己“为官清廉”,这是精神上的不道德。

  子曰:“君子先行起言而后从之。”君子在没有做成事情前,不会夸夸其谈,而在做了之后也不一定会向世人说是自己做的,“君子”不会向大家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想着继续努力,这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吗?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是从光鲜的外表和花言巧语来分辨的,而是应该看他的行动。他认为:“君子应呐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把自己所想所说付诸行动,用行动来证实。语言不重要,毕竟行动才是语言的火花!

  “君子”是《论语》中的主角,而我们应该立志成为君子,将这个主角在我们生活中延续下去!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四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读出了士不能够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读论语,更多的则是像看到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中间,同他们畅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试图让他们懂得: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其实,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这正是我们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人就应如何生活呢孔子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便是爱。读过《论语》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东西似乎是礼,如何宴请宾客,如何侍奉国君,所以礼节他都一板一眼、严谨无差,并认为礼乐是治国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的根基,礼也是无用的。这点孔子曾反复阐述。尤其是对父母之爱。他谈论孝,人人都说孝就是奉养父母,而他却说如果不能从心底里敬爱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事实上,也只有基于真诚的亲子之爱,才有可能到达真正的孝道。当别人向他请教治丧之礼时,他简洁的回答:与其易也,宁戚,与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从心底里真的为逝者悲伤,一场充满爱的丧礼,才是对死者真正的尊重。其实,不论是古今中外,对于任何人来讲,爱都是人生的境界,也是人们能够达致幸福快乐的阶梯,不懂爱的人便不会懂得生活。但这天的孩子呢,他们受过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更聪明更灵巧,却很少看到他们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激,父母尽所能给了孩子一切,让孩子觉得理解别人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独独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他人,而爱的缺失,不仅仅仅会让孩子在今后的群众生活中遇到种.种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没有爱的人,无法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因此,真诚的仁爱之心,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学生所强调的,这也就应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论语》所传递的第二个生活的要诀,便是持续平和的心态。生活中常常能见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因为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够安于贫穷,正是因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务必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人活在世上快乐与否,很重要的因素,取决他能否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持续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他用一句话为这个原则做了阐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诉人们,与朋友之间,不管相处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强求两人观点完全一样。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就应能够持续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不赞同无原则的以德报怨,因为善待对自己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就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也是做人原则性的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点说来容易,但它需要个人有足够的决定力,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够明白什么是自己就应坚持的,什么是能够包容的,什么是就应反击的,这一切的前提,便是个人具有精神上的独立性。最能体现这种独立性的,便是那句的不怨天、不尤人,这是一种充分自我负责的态度。有了精神的独立性,便能够在任何状况下独立承担其自己的职责,而不是从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奋发而起,不论外界条件是贫是贱,是乱世还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除了这些精神层面的生活以外,孔子还很关注人们日常的行为。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孔子对玩的态度,他把玩看作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人生需要有充分的消遣和游戏。在志于道、依于仁的同时,他也不忘游于艺,当他闲居在家时,一改在朝中谨慎之貌,而是申申如也,放松自然。当看到别人饱食终日,他便劝人下下棋,也是很有益的活动。总之,生活的快乐总是能够自己寻找的,生活的色彩也不就应是单一的。

  我感觉《论语》和其它经典的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就应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之前最就应学习的,也是我们教师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因为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这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选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五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读了一部经典:《论语》。《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着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为政篇第二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领先。

  八佾篇第四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须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

  述而篇第七里说: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奢侈了就会不谦逊,不懂礼节,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不懂礼节,宁可寒酸。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节俭,空调能不开就不开,洗菜的水能够用来浇花或冲厕所,用过的纸反面能够用来打草稿……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读一读《论语》,使自己学的更多,成长的更快。
 

18065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