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10篇

网友投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10篇2023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怎么写?心得体会应该在实际工作和活动中真实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态,故作高深,更不能虚假浮夸,造成内容的失实。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关于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10篇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精选篇1

“丝绸之路”——说古老也年轻。古代的“丝绸之路”始于西汉,兴于唐代,历经2000多年。如今,它再度成为高频词汇,但明显具有了新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其含义呢?

和平与发展是不变的历史主题

说起“丝绸之路”,无人不知。2000多年前,陆上丝绸之路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陆上通道。由其衍生的海上丝绸之路亦连接东南亚,通南亚,到阿拉伯,至东非,覆盖欧亚非三洲之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商旅驿客,无不在这条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在古代,这条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丝绸”往来的商贸之路,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今昔两条“丝绸之路”始终有一个最显著的共性——传承和平与发展,这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情怀,也是人类共同的梦想。

从“雄鸡”到“和平鸽”的国土新奇观

众所周知,我国的版图如同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东方。当前,我们在“一带一路”的全球思维模式下,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将让这片神奇的国土呈现一种新的视觉奇观。

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一直向西,以新疆为首,东北为“路翅”,南海为“海翅”,台湾及附近岛屿为尾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祖国如同展翅飞翔的“和平鸽”。这种“由鸡变鸽”的视觉形象转变,其背后是思维模式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一带一路”就是“和平鸽”翱翔的空间,“和平鸽”是“和合”精神与希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它既是“一带一路”的追求目标,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

强源固本的泵站-—“黄河几字湾”

“一带一路”必须依托我国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要强源固本。在讲座中特地强调了“黄河几字湾”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性。

“黄河几字湾”由黄河流经的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5省区接壤地的21个市盟组成。这片区域不仅是我国同蒙古、俄罗斯、东北亚地区以及中亚和阿拉伯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也是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如果这片“富矿”能够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集群,在这片区域内现有的10个国家战略区的基础上,制定国家的整体规划,进而驱动“一带一路”的发展,“黄河几字湾”所起到的泵站作用就会更加明显。

做好“六个协同”

“一带一路”的关键抓手是要把握好六个协同,即远近协同(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新旧协同(新旧“丝绸之路”)、东西协同(国内的东西部和国外的东西方)、陆海协同(“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内外协同(驱动国内外合作的双引擎)、软硬协同(中华软实力的建设与硬实力)。

此外,“一带一路”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置,丝路基金的开启,标志着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将扮演一个新角色,由过去的“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这就需要中华民族凝心聚力,调动国内外中华儿女的积极性,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中华力”的作用。“中华力”是由”六力合一”的多种力量构成,包括党的领导力,中华文明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以及国家软实力、由经济、科技和军事构成的硬实力、纵横捭阖的外交巧实力。这些力量最终必将汇集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中华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精选篇2

“一带一路”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从2013年共建以来,中阿始终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努力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细读讲话,笔者有一些感触。大到共建“一带一路”和推进国家的长远发展,小到一个地区和一个单位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合作参与、理解包容、共享共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舍弃小我,奉献自我,为“一带一路”贡献一份力量。

从“我”做起,涵养理解包容,培树大胸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无数个小我的家庭成就了大家、大国。从家庭到单位,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凡事,要学会站在他人立场思考,不斤斤计较,不睚眦必报。遇到困难,多沟通、多交流。通过最有效的“对话”解决问题,处理好矛盾。党员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不断锤炼党性,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自身修养,做到遇事不急、处事不惊、办事不慌,有张有弛地解决好急难险阻之事。

从“我”做起,坚持共商共建,彰显大格局。大家要商量着办,不能一家说了算,一家说了也不可能算。面对世界波谲云诡,中阿坚持国际原则,共同协商、共同创建。同样,我们也要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团结一心,凝神聚气,发挥出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倾力协作。在重大事情、重要决策上多商讨、多研判、多方征求意见,不搞“一刀切”,不搞“一言堂”,就事论事,不偏不倚,切实打好各项攻坚战,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工作任务。

从“我”做起,遵循互利共赢,干出大业绩。中国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开放、改革、创新是助推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开门办事,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在工作中大胆摈弃陈旧的思想观念、过时的工作方法,敢于创新敢于改革。凡事,以大局为重,要不惜舍“小我”,顾“大家”。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少一些私心杂念,少一些“个人主义”,在各项工作中都要出以公心,努力维护集体利益。团结一切力量,抱团发展,争取干出更大的业绩。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精选篇3

17世纪,这本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由法国人弗朗索瓦·贝尼耶翻译,如同打开一扇思想大门,在欧洲大陆激荡久远,曾给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启发。如今,《论语》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也向欧洲大陆,乃至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让世界读懂了这个复兴的、发起“一带一路”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东方大国。

中国是一个为人类共同进步、人类和平发展而奋斗的中国。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雍也》,意为:自己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新时期,这种思想演进为“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这正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头之一。“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基于这种使命,以及“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分化”“中国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等背景,我国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与沿线国家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人类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是一个秉持平等、尊重、共赢原则的中国。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出自《论语·颜渊》,意为:四海之内都是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在现在中国处理外交关系上体现为:不论国家强弱、领土大小、人口多少都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这也正是“一带一路”合作中的中国外交原则。“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坚持公开透明,谋求互利共赢,打造包容可及、价格合理、广泛受益、符合国情和当地法律法规的基础设施,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参与进来,都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不存在大国损害小国利益、剥削小国、压迫小国。

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好客的中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意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2017年5月,一百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齐聚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时至今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经贸投资合作、金融合作等合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一带一路”建设已经驶入了加速推进的“快车道”,成为了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一股强大动力,也见证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真挚友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的朋友只会越来越多。

风起云天,潮涌东方。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在北京举行,中国欢迎远方朋友聚于中国,共商合作。让“一带一路”这一世纪工程造福各国人民!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精选篇4

两千多年前,先辈们穿越草原荒漠,冲破骇浪惊涛,开辟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创造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景象。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逐渐从愿景变成行动,并深刻带动全球开放合作、促进全球发展繁荣,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要建好这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离不开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原则,离不开百花齐放、共襄盛景的包容心态,离不开面向未来、脚踏实地的卓越眼光。

“一花独放不是春”,坚持共同进步,而非踽踽独行。“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没有一枝花能绽放整个春天,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繁荣整个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迄今已有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为各国带来巨大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增长红利。六大经济走廊建设、铁路公路建设、多国多港建设、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等成果显著,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共建中获得了交通成本降低、就业机会增多、贸易机会提升的实在利益,越来越多的国家快速融入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为各国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

“不与群芳争绝艳”,推动和谐互补,而非戚戚于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也曾出现过一些“地缘政治工具”“中国俱乐部”等诋毁和质疑,然而事实已经证明,中国无意从中谋取一国私利,也无意斤斤计较筑墙保己,更无意伤害他国汲汲于求。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一带一路”合作成为联系世界各国的重要纽带,为国际抗疫和恢复经济作出重要贡献。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国与其他国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仅中欧班列就向欧洲各国运输防疫物资超过700万件。除了提供物资、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中国还在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电商、5G网络等领域伸出援手,充分展现了中国致力于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全球性挑战的意愿和决心。

“留待先生手自栽”,追求实际举措,而非侃侃而谈。“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十年以来,“一带一路”合作达成的诸多成就,并非来自于纸上谈兵、高谈阔论,而是精谨细腻的设计擘画与脚踏实地的建设落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提出“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三大目标,并谋划路线,作出一系列面向未来、契合实际的具体部署。未来,“一带一路”合作将按照战略对接、规划对接、平台对接、项目对接的工作思路,持续将共识转化为行动,聚焦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航天、油气管道、电力、网络通信等重点领域,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设施联通,逐步形成更多利国惠民的可视性成果。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精选篇5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中方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使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今日,区域性合作平台的建设与推进既是自身发展需要,也是世界潮流所趋。

扎牢“固定锚”,坚持独立自主,敞开贸易大门。中国已从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发展经验,要进一步实现机遇、风险和责任的高效配置,推进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和深度交融,便需要进一步强化区域性经济贸易合作。然而,国际合作平台需在尊重彼此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话语权的基础上构筑完善,各国也只有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背景下加强对外开放,科学性地敞开国门,才可确保在经济有力发展的同时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不为强权势力所恶意要挟和利用,在深刻复杂的世界形势中站稳国家立场。

建好“桥头堡”,完善合作框架,力促精准对接。地理、气候和人文等方面资源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资方对项目投资建设的倾向。要让国际性经济交流切实取得成效,必须以多种举措将供需对接精细化,如通过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最大程度串联沿线国家优势面和需求面,实现资源互通,长短互补;通过加大合作项目谋划,在实现多方合作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巩固国家间沟通交流网络,有效提升国际影响力;通过降低外贸门槛和政策隔阂,激发国与国间的民间交流主动性,提升经济要素流动活力。

组齐“大船团”,迎接机遇挑战,实现多方共赢。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领航者,中国正扬起红色大旗,扛起大国担当,在开拓这一条“伟大航线”的过程中不懈探索。4月21日,澳大利亚方面宣布撕毁中方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签订的“一带一路”备忘录和框架协议,这不仅招致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声音,还使自身在多个重要领域的贸易产生巨大损失,实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实证明,违背历史潮流的“单打独斗”绝非正确出路,唯有互尊互鉴、互帮互助,在世界大舞台上举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高唱凯歌,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踏实迈进。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精选篇6

正是暑意难消的日子,窗外蝉鸣不断,屋外是阳光嬉闹的乐园,火辣辣的阳光与微风撞成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浪。

我足不出户,甚是烦闷,躺在摇椅上随手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一看见书名和封面,《写给青少年的“一带一路”历史》,我便叹道:“唉,又是本无聊的科普历史读本。”不过出于礼貌,我还是翻开了目录。咦,皇帝的乳名叫“猪”?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想要再往后看看,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把它看完了。

在这本书里,那些生硬的文字也都妙趣横生,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

就打个比方吧,皇帝的乳名叫“猪”,让我第一次知道了汉武帝刘彻小时候竟有这样的趣事。这本书还让我知道了一些冷知识,如卫青才是龙城飞将的历史原型;李广的漠北之战竟然迷了路;霍去病是卫青的侄子......

从书中我不仅看见了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更有骄女......

她们大都是因和亲而去,身不由己。男儿们在丝路上开创天地时,她们也用自己的力量去守丝路一方安宁。文成公主、王昭君、解忧公主......她们用自己换来了和平,为丝路增添了一道风景线。正因为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现在的丝路,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我们怎能不骄傲?丝路历史漫漫长,记录的是我们中国的繁荣与变迁,我们曾那样的强盛,万朝来贺,国泰民安。日本远渡重洋只为学习我们,西方人因我们的丝绸、陶瓷叹为观止。在这样的历史中,我看见了战场上策马扬鞭的霍去病,横绝大漠,封狼居胥;我看见了西行路上只身一人的玄奘,无惧无畏,舍身求法;我还看见了苏武牧羊,铁骨铮铮,忠贞爱国。

问,这样的历史,这样的智慧风度还有哪个国家?

今天我们再创辉煌,我们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开启全新时代,互通有无,连通世界,承载历史,未来已来!

夏意不消,阳光照耀的是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精选篇7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倡议,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从经济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通过加强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金融合作,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同时,中国也从中受益,通过参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从文化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文化交流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这一倡议的实施,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得到了加强,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精选篇8

在__年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当前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需求明显减弱,中国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结构性矛盾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已形成了新的压力,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耿耿于怀,不断通过对贸易结构的调整及规则的重塑,试图从多方面限制中国的发展。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精选篇9

当前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进行了深刻调整,面对各国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新路径,新方向;新动力,新平台。一带一路,针对各国发展的现实问题和治理体系的短板,创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新型国际机制,涵盖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实现了“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统一,缓解了当今全球治理机制代表性、有效性、及时性难以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提振国际社会参与全球治理的士气与信心。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开放战略,融入中国梦和世界梦,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推动全球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

对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解和心得精选篇10

通过学习了解,我对“一带一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 “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在思想上,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普通公民,我时刻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家和国际的动态 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每一科专业课课程和选修课程,取长补短,在学习的过程中, 在工作上,时刻都不忘本身的职责所在,认真完成领导老师安排的工作。 生活中,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平时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与需要帮助的人。课余时间,我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社团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注意克服本身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14501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