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极尽一生,毫无保留——追忆仁医良师李秉权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当生命走到尽头,能够坦坦然就是最大的满足。

                                               ——题记

  有幸,能够得到张晓娴老师亲身著作的第一本书《仁医良师----李秉权》。读毕,内心感慨万千。执笔,一时竟然语塞,满满的感动不知从何说起。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思想上的启迪,更有心灵上的震撼。

  李秉权先生爱国、为民、敬业、无私奉献的仁医良师形象在张老师笔下毫无保留地全部展现,就像李秉权先生本人的一生,极尽一生,毫无保留。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人生因无尽的奉献而完美,所以,他的一生,堪称完美的一生。我想称呼他生命的斗士,因为他一生都在和生命中的种种磨难作斗争,贫穷也好,疾病也罢,还有历史遗留的落后技术、迂腐思想,面对这些,他从来没有屈服过,从来不言败。而是在短暂的生命年华里燃尽拼搏的火花,在有限的岁月长河中写完一生的诉求。最后,洒脱而去。我想形容他“种树人”,在荒漠般毫无生机的国土上播种医学,苦心钻研,最后,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如今,绿树葱葱郁郁,而那位种树的老人,依然活在人们心里。任时光轮转、岁月变迁,他一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不朽。这让我明白,人生,总有不朽的东西。

  学医者,应当为医学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他说“我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死了以后也要拿这身‘臭皮囊’为医学做一些贡献,学生在我身上练熟后,病人就可以少受些痛苦。我患过脑腔梗、高血压血管硬化,可以做病理解剖;解剖切完用完之后,再做成一副骨架,供教学使用。”当然,他也真的这么做了。真的,他把自己种进了树里,心甘情愿,毫无怨言。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是,传统伦理怎么敌得过标本对医学的重要性?学医的后辈们需要这些。他亲手制作了好多标本,最后,把自己也做成了标本。我想,这种执着、这种付出已经没有办法用无私和高尚来形容了。他是一个有大爱的人,心里装着的都是别人,没有自己。

  李秉权先生走了,可是,我却感觉他一直都在啊!昆明医科大学形态学陈列室里,耸立着他的骨架;校史馆里珍藏着他制作的标本、图谱;档案室里,有他的论文、笔记。关于他的一切,都在这里。我很庆幸能够成为昆医的一名学生,每天,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感悟李秉权先生的谆谆教诲;发扬“为医学极尽一生,毫无保留”的昆医精神。我热爱这所学校,它是李秉权先生灵魂的归属,也是我梦想的起点、动力的无尽之源。

满满的感动留在心里,可我亲身践行付出的实在太少太少了。生命荒废到现在,虽然心灵总是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激励,可惰性让行动总是滞后我所有的计划和想象。享受着如此高端丰富的教学资源,我却总是抱怨学医太苦太难;因为不懂所有放弃。就这样,一点点、一点点地丢,最后,我什么都不剩,除了收获满满的一无所知。后来,便越走越难,越走越难。都说行医“人命关天”,我没有想过我学成这样以后怎么去行医,我不敢去想。所幸,我现在真真切切的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我下定决心要改,要改。一切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学,好好学。先生在当时没有课本、没有标本、语言不通等种种困难下都没有放弃,我有什么理由放弃?甚至,先生在“文化大革命”的迫害和压力之下都没有放弃,我怎么可以放弃?在李秉权先生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汗颜和蒙羞。对医学,我没有唯物旷世之才,亦没有坚韧不拔之志。这样,怎么行?

医生,就是一生。选择了学医,就注定了一辈子的奔波和疲累;永永远远的拼搏学习;无穷无尽的默默付出。就像我们刚刚入学时的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当生命走到尽头,能够坦坦然就是最大的满足。李秉权先生燃尽一生,写完了所有的心愿和诉求。在他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崇高、真正的大义;明白了什么才会不朽,什么需要一生执守。

我也愿做“种树人”,最好,也把自己种进树里。

 

13284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