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弥渡之美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到了弥渡,不想媳妇”,居然不是当代人为索取旅游效益而搞的嗜头……而是老祖公的老祖公的老祖公传下来的,弥渡自古就是一个富庶美丽幸福开放包容和谐的地方。

  弥渡之美,美在山

  91。34%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半山区。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读出弥渡的特点。弥渡最多的,就是山。一座座有名的、无名的山相连,一群群小山组成了一座大山,一群群大山组成一个山系,山系与山系连在一起,组成了弥渡错落有致的四面群山围一坝的地形。而太极山,无疑是弥渡众山里最有名的最美丽的最神奇的。它不仅因为形似易象太极而得名,更因为它是启于秦末汉初,建于唐,继于宋元,盛于明清,鼎盛至今,集“儒、释、道”三教同源的道山佛地,自然景观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蕴藏了太多太多的内涵,承载着太多太多的希望。

  太极山属滇西横断山脉南缘,哀牢山脉顶端,十三峰北高南低错落有致,溪流纵横,最高峰太极顶海拔3064米,森林覆盖率几近100%。从最高峰太极顶原始林海放射开去,25。43平方公里茂密的林海里,蕴育着无限神奇。据传,太极山是南诏开国帝王细奴逻避难牧耕之地,细奴逻在这承祖先之福佑,接太极之灵气,成南诏帝王之伟业;太极山是植物的天堂,589种植物,在这里找到了“乐土”;太极山是动物的天堂,161种野生脊椎动物在这里找到了“家园”;太极山是杜鹃的故乡,罕见的凸尖杜鹃、大白杜鹃、亮毛杜鹃、露珠杜鹃被称之为“杜鹃的祖先”,还有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每年春天都会相约绽放;太极山是古树的世界,这里怪树成林,古木生须,奇树成片,细奴逻载下的千年古桂花树是忠贞爱情的象征;太极山是水的天堂,“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山中溪流潺潺,汇成东方小夜曲、中国经典民歌《小河淌水》的旋律,曲震寰宇……”

  与太极山一样,弥渡的九顶山、定西岭、水目山、天目山、龙王庙山、阿尼山、灵宝山……每一座山,都有着不一样的神韵,不一样的传说。这些山,在展现美、展现奇、蕴含神秘的同时,更孕育着生命力量,润泽着山下的土地,润泽着万物苍生。感恩的弥渡人,用崇敬的心,守护着大山,守护着绿色,守护着美丽家园的脊梁。

  弥渡之美,美在水

  弥渡古为“水乡泽国”,众多的河流,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留恋,自由自在地穿行,构织成阡陌交错的河网,一路上用自己全身的灵气,让179。13平方公里的弥渡坝子充满了活力。在这些河网的交织点上,布满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海塘,一个个海塘,就像少女宁静含羞的眼睛,毛绒绒、湿漉漉、纯真透亮。海塘水滋润出肥沃的土地,世居的人们,依靠田园收获丰饶的果实,与万物生灵一起,享受着水一样的幸福生活。

  毗雄江从九顶山麓走来,毗雌江从天目山系流出,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盘旋于峻岭丛林之间,充满了传奇,在经过弥渡坝子的34。5公里的两岸,汇聚弥渡所有河流之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见证着弥渡的昨天、今天和未来。写下了许多美丽传说,在鳌山脚下汇成红河之源,贯穿弥渡全境,奔涌着流向远方的大洋。

  弥渡之美,美在城

  明嘉庆《大理府志》:龙佑那改号建宁,仰慕诸葛武侯之德,筑建宁城(今弥渡县城)。在明代状元杨升庵的《滇载记》里也有这样的记录。遥想当年,诸葛亮率军到弥渡城西毗雄江渡口时,见桃花盛开,起名桃花古渡。一定让杨状元心里充满了向往。

  弥渡很早就有人类文明在发祥、在延续、在发展。经龙王庙山旧石器时代遗址,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青石湾石棺墓群、三岔路村后出土的战国铜鼓、何家山出土的战国铜斧、锄、铃、剑、矛以及铸范考证,在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今弥渡地域内已有广泛的人类活动,属于“耕田、有邑集”且是以稻作为主的定居农业民族。

  1639年8月19日,徐霞客来到弥渡,在一天半的游历时间里,他为弥渡留下了960字珍贵的游记资料。对弥城是这样记述的“又东半里,入迷渡之西门。其墙不及新城之整,而居庐甚盛,是为旧城,有巡司居之。其地乃赵州、洱海、云南县、蒙化分界,而景东之屯亦在焉。买米于城。”这足以说明在那个时代,这里就是敞开的、包容的、商旅云集、繁荣的。

  弥渡县城坐落在田园生态得天独厚的179.13平方公里的弥渡坝子中央,东靠文笔、锦屏两山,西挨毗雄江,北有环城河,万顷田园风光独具特色。县城与周边的村落、与坝子里的数万亩农田一起,构成了山水田城遥相呼应、自然人文和谐共生的山水田园城市画卷,成就了“田在城中,城在田中”现代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生活场面。

  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弥渡人,耕耘着、积淀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创造出了弥渡花灯文化、弥渡民歌文化,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榻弥渡之美,美在食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生活,催生出弥渡许许多多的名特美食。

  弥渡卷蹄是弥渡美食的代表,起源于明朝,有“500年吃法不变”的美誉。传说,清代咸丰年间,弥渡一位赴京赶考的学子,带了一罐卷蹄到京城,被一些考官品尝后倍加赞赏,后来竟惊动了皇上,御口亲尝弥渡卷蹄,并降旨列为宫廷名菜,从此弥渡卷蹄就名震四方。弥渡卷蹄色泽红白透明、肉质酸香、鲜嫩,兼有火腿、香肠的特点,又有它独特的味道,开罐即可食用,不需再加佐料。现在用真空袋装的弥渡卷蹄,荣获1998年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成为旅游外出、馈赠亲友的首选佳品。

  寅街黄粉,鲜、嫩、爽,品食之后让人久久不忘。走在弥渡的大街小巷,寅街黄粉的小食摊沿街而摆。寅街热黄粉色泽金黄油亮,营养丰富,有“补”肚子之效,最适宜胃肠“虚弱”者。寅街黄粉凉吃,让黄粉变冷凝固后,用刀打切成条状放入碗中,凉黄粉有筋有骨,口感绵香四溢,极富特色。不论是吃热黄粉还是吃凉黄粉,讲究其佐料和黄粉的搭配,使其入口滑而不腻,让黄粉和佐料的香味迅速扩散开来,满口鲜爽,直至心脾。因此,摊主准备的佐料、调料是一样也不能少的。

  用特制的酸浆水点制,“珍珠泉”水煮而成的自成一体的密祉豆腐宴。有炒豆腐、煮豆腐、臭豆腐、麻辣豆腐、豆腐圆子、腌豆腐、豆花。也有各种造型的特色豆腐,如莲花豆腐、凤凰戏牡丹、箱子豆腐、口袋豆腐、卧龙迎宾、福满仓、雀巢豆腐等。更有匠心独运,用本地的名山名水做菜名,精心烹调的珍珠情、珍珠链、凤山宴等艺术豆腐,绿色又环保。

  品弥渡美食,农家乐是不得不去的地方,走进农家乐,店主一边热情接待客人入坐,一边娴熟地介绍着特色小吃,菜是自家栽,瓜是自家种,都是不施农药化肥的,大米是甘甜的山泉水浇灌出来的,野生菌是新鲜的,黑肉鸡是大山里吃虫子和野草养大的……都是绿色食品,主人说话腔调总是软软的,笑眯眯的,朴实中透着亲情,让人有回家的感觉。

13354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