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大串联(25)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十五、上海之行

  2月中旬,我们到达了上海,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有1000多万人口。上海市区到处是高楼大厦,比广州大得多了。特别是上海外滩和南京路一带,十多层高的大厦林立,极为壮观。我不花一分钱,就这样顺顺当当地来到了上海,而且是中国最大的城市,虽然吃了一点苦,但我感到非常幸福,非常自豪!此后我曾数次来过上海,但感受就比不上这次深刻,这样激动人心!

  我们在上地理课时就知道,上海是中央三个直辖市之一,是中国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长江流域的门户,是我国最大的的交通枢杻之一,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科技基地和工业基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和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解放前,上海曾经是“冒险家的乐园”,中外反动派在上海滩上兴风作浪、耀武扬威了几十年。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上海人民艰苦奋斗,努力拼搏,上海的面貌焕然一新,日新月异。

  我们来到上海后,上海的“一月风暴”已经进入尾声。在中央文革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划下,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造反派于1月5日一举夺了上海市委和市人委的大权,2月5日宣布成立上海人民公社,2月23日改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我们到上海外滩游览时,看到上海市政府的牌子已经被摘掉,上海市政府门前挂上了巨大的上海人民公社的牌子。过了几天,上海人民公社的牌子又被摘掉,挂上了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牌子。

  上海的文革气氛比其他地方要浓烈得多,主要街道上到处都挂着横幅标语,“打倒陈歪显!”“打倒曹逖秋”的巨大标语随地可见,火药味很浓。在外滩的高楼大厦上,在苏州河边的国际饭店,在南京路的百货大楼,“伟大的一月革命胜利万岁!”的巨大横幅标语,挂在建筑物最高的地方,格外醒目。上海外滩、南京路上人流如潮,好象全部上海人都涌上了街头,数不清支队伍在游行示威,红旗如林,口号震天。很多人的右臂上戴上【工总司】的红袖章。上海是中国产业工人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很多工人很早就起来造反,据说【工总司】有上百万人,是中国最大的造反派组织。

  王洪文是工总司的主要负责人,他最早起来造反,后来跟张春桥、姚文元搭上了线,青云直上。

  1966年11月9日,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工总司】召开成立大会,会后王洪文率众到延安西路的市委大楼找市长曹逖秋,要求市委市政府承认工总司,遭到拒绝。王洪文进一步扩大事态,鼓动说:“我们上北京去,告曹老头!”

  工总司冲击上海北站,上了69次特快列车。市委采取紧急措施,劝告造反派回上海解决问题。上海铁路局把69次列车停靠在上海郊区的安亭站上。王洪文他们在安亭站卧轨再次拦车,造成沪宁线中断30多小时,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安亭事件。

  中央文革派张春桥回上海解决问题,答应了王洪文等人提出的五项无理要求,使上海市委同工总司的矛盾加深。

  1966年11月26日,上海另一个工人群众组织------工人赤卫队成立,他们给中央文革拍电报,说五条是毒草,要张春桥回上海做检讨,自此,赤卫队与工总司结仇。

  11月29日,上海红卫兵组织红革会派代表到上海邮电局和解放日报社,要求将【红卫日报】与【解放日报】同时发行,遭到拒绝。11月30日,红革会400多人强占报社,阻止【解放日报】发行,得到工总司的支持。赤卫队和广大市民赶往报社游行示威,高喊我们要看【解放日报】!同占领报社的工总司和红革会发生冲突,造成多人受伤。

  1966年12月18日,上海市委机关造反派组织【机联站】宣告成立,把斗争矛头对准上海市委,被称为市委后院起义事件。

  12月28日下午,2万多名赤卫队到康平路上海市委机关,要求曹逖秋接见。与此同时,工总司、机联站等二十多个造反派组织成立联合指挥部,调集了10万多人对赤卫队进行包围。30日,双方发生了大规模武斗,大批赤卫队员受伤,赤卫队总部被解散,这就是有名的康平路事件。

  1967年1月3日,上海文汇报社造反派夺了报社的领导权,接管了报社。1月5日,解放日报社的造反派也夺了报社的领导权,接管了报社。文汇报社和解放日报社先后被夺权,揭开了上海一月夺权风暴的序幕。

  1967年1月4日,中央文革大员张春桥、姚文元从北京回到上海,召集了上海各造反派组织负责人会议,谋划在上海进行一连串的大夺权活动。

  1967年1月6日,工总司、机联站等32个造反派组织,在人民广场召开有10多万人参加的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彻底打倒以陈歪显、曹逖秋等华东局、上海市委主要负责人大会,大会宣读了三项通令。在张春桥、姚文元的指挥下,上海造反派终于夺取了市委和市人委的大权。

  毛主席对上海的夺权行动表示了支持:“------这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这是一场大革命。”

  毛主席说:上海市革命力量起来,全国就有希望,它不能不影响整个华东,以及全国各省市。

  毛主席还肯定了上海工总司等32个造反组织签署的【紧急通告】,要中央文革替中央起草一份致上海造反派的贺电。

  1月11日,署名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的贺电发出。贺电说:

  你们在1967年1月9日发出的【紧急通告】好得很。你们提出的方针和采取的行动,是完全正确的-------你们这一系列的革命行动,为全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一切革命群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月5日,工总司等41个造反派组织在人民广场召开有20万人参加的大会,宣布成立上海人民公社,正式接管上海市委、市人委的一切权力。会后,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游行。游行队伍穿过南京路来到市府大厦。长达几米的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的木牌子被摘了下来,用锤子砸碎,浇上气油,丢到火里烧掉,接着挂上了上海人民公社的新牌子。十多天后,这个牌子不用了,换上了革命委员会的牌子。后来我才知道是毛主席的意见,毛主席不同意用人民公社的名称,要上海跟全国各省市一样,用革命委员会。

  上海夺权是全国的样榜。上海“一月风暴”后,各省市纷纷仿效,展开了全国性的夺权斗争,向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手里夺权,但这些夺权都没有得到中央的承认,都是颇脚的夺权。因为那里只有王洪文【造反派】,没有张春桥、姚文元【中央文革】,这些夺权都不是合法的。

  许多省市的夺权都引发了血腥的派性斗争,进行了大规模的内斗,双方斗得天昏地暗。我们县也发生了“一、二五夺权”,结果夺权变成了派性斗争,两大派进行了一年多的内战,双方打得一塌糊涂。

  上海夺权后,由于工总司等造反派势力占有绝对优势,又有中央的支持,上海局势马上稳定下来,工人干部正常上班,政权机器正常运转,工矿企业正常开工,经济没有滑坡,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当时,上海的串联接待站都没有关闭,没有出现驱赶外地学生的现象。我们住宿在一家街道接待站里,接待人员都是一些退休人员,他们对我们的态度非常好,在生活上关心照顾我们。我来到上海后就患了重感冒,接待站的一位老大爷连续几天带我到医院找医生看,打针吃药,我的感冒病很快就好了。我心里真感谢他们,上海人真好!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同时,上海又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值得参观的地方很多。但是,我们仅在上海逗留一个星期,时间有限,有些景点只得割舍了。况且,我们串联的主要目的是参观各地的文化大革命,吸取经验,好回本地大干一番。在我的心眼中,上海是全国文革搞得最好的地方,它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几天来,我们经常到外滩去,到南京路去,那里的大字报最多,信息最灵敏。我们主要是看大字报,抄大字报,领传单,有时也参加造反派的集会。

  当然,在百忙之中,我们也抽出一些时间去看红色景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上海,我们只看了两个红色景点,一个是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一个是毛泽东旧址陈列馆。

  2月23日,我们参观了位于原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的上海中共一大会址。这天早上,气温骤然下降,细雨蒙蒙,冷风嗖嗖,来参观的人不多。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跟我们在中国历史中看到的插图一模一样,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旧式的石房门,青砖黛瓦,乌漆大门上一对黄铜吊环,拱形的石雕门框庄严厚重。高高的墙,小小的窗,这样的画面如同老上海的经典名片。这是一幢在上海人看来是非常普通的建筑,然而正是它,见证了中国自此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里的空气因为历史的负重而肃穆凝重,这里的一砖一瓦因为伟人的指点江山而熠熠生辉!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大约18平方米的客厅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李达、邓恩銘、李汉俊、张国涛、陈公博、周佛海、刘仁静及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憎共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也派两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大会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了陈独秀、李达和张国涛三人组成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此中共一大会址,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每年的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

  会议召开的第一天,被法国巡捕房密探察觉,代表们立即撤离现场,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船上继续举行。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进入这幢大楼。进入大门就是天井,再经过6扇玻璃长窗就到了会议室。会议室的布置均恢复了原貌,家具物品都是按原样仿制的。室内正中为长方形西式餐桌,围放圆凳12张,桌上有茶具,米红色荷叶边玻璃花瓶和一对紫红烟缸。东西墙各有茶几一张,椅子两把,北墙板壁置有2斗桌一只。

  我漫步在党的一大会址展厅,恍惚中犹如穿过时空,亲历那改变中国历史的拐点,展厅里陈列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物,收集了党的珍贵的历史资料,展示了党在各个时期的斗争史实。我们都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用心去体会銘记一件件展品中记载下的沉甸甸的历史与精神。

  当我走出这座沉定历史的建筑物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当时党中央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就设在上海。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三大,毛主席当选中央局秘书兼中央组织部长,主持中央局的日常工作,住在闸北香山路口的的三曾里中央办公处。

  毛主席一生曾经50多次来到上海,1927年之前就曾经10次到过上海,因此在上海不少地方都保留有毛主席的故居。

  在参观中共一大旧址的第二天,我们怀着对毛主席无比热爱、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参观了毛主席的故居。这次我们参观的故居在原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这是一幢两楼两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来参观的人很多,绝大部分是来上海串联的红卫兵和革命师生,整个场所拥挤不堪,连行走都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只呆了一会儿就走了,这是我们参观各个景点中时间最短的一次。

  这个故居是毛主席第9次来上海后居住的地方,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当时,毛主席除了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外,还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和文书代理主任,为巩固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毛主席的工作相当繁忙。毛主席的夫人杨开慧同他一起工作,她除了料理家务,帮助毛主席整理文稿外,还在工人夜校讲课,从事工运和妇女工作。一楼展厅主题为陈列室,介绍了毛主席在1924年2月至年底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情况。二楼设有毛主席在上海专题展览的陈列室,有大量的实物、图片,还有模型和场景设置。在这里,我特别注意观看了孙中山亲自提名毛泽东等17人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公涵,以及毛主席出席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时在签名簿上签名的珍贵资料。整个陈列室展现了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上海的活动足迹,再现了毛主席的光辉形象。

  下午,我们到总接待站领取了今晚返回广州的火车票,然后到上海外滩和在苏州河旁边的国际饭店照了几张相片,我最后一次领略了上海外滩和国际饭店的宏伟壮观。 

13367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