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大美弥渡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远古的民谚这样说:“到了弥渡,不想媳妇”,那里田园花海,家园如梦,历史如歌,生活如诗。

  田园花海

  锦缎般的红色弥漫150平方公里的弥渡坝子,每年的4月至12月,整个弥渡坝一片红彤彤。

  进入4月以来,弥渡坝子成百亩、上千亩规模化玫瑰园的玫瑰花竞相绽放,染红了山岭,染红了村庄,染红了大地。阳光照耀在玫瑰花上,发出耀眼的光芒,向四面八方发散,将天地照亮。

  面对着如此壮阔的玫瑰花海,不由得让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从没有见过如此大面积的玫瑰红,从没有见过如此深颜色的玫瑰红,从没有见过如此跌宕起伏的玫瑰红,如此跌宕起伏的玫瑰红可以一直到12月。

  人在花中走,犹在画中游。花映人,人映花。大美弥渡,弥渡的美色壮山河。

  家园如梦

  一代又一代的春稼秋穑,刻进一圈圈的年轮,农耕文明蕴含万般风情,道山佛地,古道驿站,南诏铁柱,白崖城、金殿窝引无数游人倾心。

  被誉为东方花灯狂欢节的民俗奇葩,花灯文化活化石——密祉正月十五花灯会,一扇舞千年,千年跷一灯,一岁的娃娃,两年的灯龄。

  坐落在群山怀抱中的雾本村,依山形地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走进雾本,就走进一个温馨的小社会,几十户人家,如上苍洒落的棋子,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纵横有致的情趣构建出世外桃源的寻常喜乐。

  华夏五千年文明最基础的生活单元是古镇、村落,它们承载着乡土中国最久远记忆的“根”与“魂”。弥渡历史悠远,散布其间的名镇、历史文化名村沉淀着浓浓的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滴水、一壶酒、一段记忆、一缕愁思,是一脉青山、一方绿水、是夕阳下的一片屋瓦……

  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盛街,沿千年古道驿站,寻访一座座高堂华屋、宗祠、耕读大院、庵庙时,所有的乡愁都得到抚慰。

  历史如歌

  白崖城遗址,隐藏着汉隋以来白子国800多年的不解之谜。金殿窝遗址,大历七年(公元772年)阁罗凤筑新城也,见证了南诏帝国的辉煌。

  云南省革命老区县,无数的老一辈革命者都曾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有弥渡第一个共产党员尹沛霖,地下党主要领导人尹宜公“此生如小河淌水,一世归大江奔流”, 用忠诚和奉献谱写生命的卻有谟,党的赤子周西。

  1936年4月17日,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军团约1000人的红军队伍露宿于当时属于弥渡县六区(今祥云县马街镇) ;1948年10月,弥渡有了第一个党小组, 1949年3月,中共弥渡地下党支部成立, 1949年8月,成立了弥渡区委,1949年12月,中共弥渡县委建立。

  这里的五台山、密祉、泰山庙、龙华寺、寅街、新街、德苴、弥城一小等地都是中共地下党先辈们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县档案馆的红色传承展览厅,尹宜公故居党史展厅、五台红色文化展室让人们铭记革命老区弥渡的革命斗争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生活如诗

  弥渡人追求生活的完美与惬意,把1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得美丽而富饶,32万人民满足而诗意地生活。

  诗意的生活与花灯民歌息息相关。这是一片飞扬着花灯民歌的诗意家园,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进了弥渡坝,处处闻花灯。这里是民歌的殿堂,《小河淌水》《十大姐》《绣荷包》《弥渡山歌》——中国民歌的经典,弥渡的骄傲。

  诗意的生活自然离不开美食。弥渡美食可谓品种繁多,形式多样,油炸烘烤的,笼蒸烫煲的,甜的、咸的、酸的、荤的、素的,应有尽有。弥渡卷蹄、酸腌菜、密祉豆腐宴、寅街黄粉、荨麻汤、郎搂妹,都是宾客们点赞的食品。

  诗意的生活必须有歌有舞。五台山彝族对歌会的情趣与优雅,铁柱庙彝族打歌会的雄壮与一往无前,二尼可坝的彝族鸹鸪节的神秘与感恩并存,是弥渡彝族文化的完美展现。

  大美弥渡,欢乐弥渡,清新弥渡,如梦如画、似歌似诗,带给人们的是意犹未尽的视觉盛宴和感动一生的心灵洗礼……

13371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