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无人知是荔枝来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自古至今,人们把荔枝称作“百果之王”,名符其实。

  东路镇地处文昌和海口的交界处,西临三门坡,北接大致坡,土壤肥沃,适合种荔枝,是海南省大面积种植荔枝的地区之一。

  据海南电视台报道,今年文昌东路、琼山三门坡地区,荔枝挂果最佳,售价最高,在海南省是一枝独秀。听到这个喜人消息后,我们几位闲居文城的退休老友商定,在荔枝收获季节到东路、三门坡一行,亲自体验一下荔枝产区采摘和交易的盛况。

  这次活动由原田家炳中学符副校长牵头,还邀请了两位海口朋友。我们请东路华南村老友郭先生充当东路区的向导,琼山大水村荔枝农林先生充当三门坡区的向导。我们还约定荔枝上市的高峰期5月18日成行。到了那天早上八点钟,几位老友依时在小天鹅宾馆集合。我们从大致坡镇进入东路镇境内。当我们抵达大致坡高速路口时,两位朋友的小车早就停泊在葫芦村乡园对面的大榕树下了。

  从大致坡至蛟塘路段,是白沙土地带,公路两旁没见期待中的荔枝园。从蛟塘进入东路路段,是红壤土地带,不出几里路,就有零零星星的小块荔枝园映入眼帘,越往前走,荔枝园越来越多,一片连着一片。

  汽车抵达“名人山庄”时,没有门卫,我们直接开进山庄,只见荔枝树一棵接着一棵,密密麻麻,一直连到天边。在靠近土路的荔枝园旁,布满着一大片刚采摘下来的荔枝果,堆成了小山,许多妇女围着剪枝除叶,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把车停在荔枝堆旁,一齐下了车,一股热浪迎面扑来。荔枝园里还有很多妇女,身着长裤长衣,头戴草帽,正忙着摘荔枝,她们手提小桶,把刚摘的荔枝,源源不断地倒在荔枝堆里。

  荔枝园老板刚好在场,他热情地请我们品尝刚摘下来的荔枝,我们也不客气,每人从荔枝堆中抓了一大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今年东路的荔枝真好吃,肉厚核小,香甜爽口,越吃越上瘾,每人面前留下一大堆荔枝皮和荔枝核。

  吃够后,符校长向老板提出要买一些荔枝带回家去,他满头答应。只见他快步向园中的小平房走去,我们以为他回去拿秤子,不料他却拿来七八个塑料袋来,他亲自动手,给每人满满地装了一大袋荔枝,约七八斤重,每人象征性地收了十块钱。我们感谢了老板后,心满意足地向新的地点出发了。

  离开了荔枝园,我们驾车向东路墟开去,一路上,我看见沿途有好几个荔枝收购点,许多荔枝农在摩托车的后座上绑着一个大箩筐,里面装满了荔枝,运到收购点去。今年东路的“妃子笑”是皇帝女不愁嫁,价格好得很呀!收购点的工人忙上忙下地打包装,几辆大货车进进出出,一片繁忙景象。

  穿过高铁路桥,不远就是东路墟区。五月的东路墟,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郭先生早早就在他儿子的快递店门前等候我们,看到我们来了,忙着端茶递烟招待我们。他儿子的店里顾客盈门,半个铺面里堆满快递件,都是清一色的东路荔枝,包装箱上贴着醒目的商标:东路妃子笑。

  郭先生邀请我们先参观他的荔枝园。当我们来到他的荔枝园时,大失所望,园里的荔枝已收获,老枝已剪除,错过了品尝他家荔枝的时间。不过我们还是兴致勃勃地在他的荔枝园里走了一趟。

  老郭边走边向我们介绍:“华南村是一个库区移民村,人多土地少,我家仅种一百多棵荔枝。今年我精心管理,成熟早,产量高。长得好的有五六十棵,每棵挂果130多斤,其他的也有100斤左右。除去生产成本,我家也有近10万元的收入。单单守着这100多棵荔枝树,我全家人就衣食无忧啦!”

  接着老郭带我们去参观东银荔枝园。

  这里的荔枝园比东路其他地方的大得多,二三十亩一片的比比皆是。倘佯在一片片红红绿绿的海洋里,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只要人类的辛勤劳动,上苍的恩赐是多么的慷慨呀!

  我们边走边看,这里的荔枝树比别处的大,结果也多得多。老郭对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东路还没有人工种植荔枝。后来东路农场来了一位新场长,女的,她看到东银分场种植的橡胶树已经老化,再也割不出胶水来了,下决心革新这一片胶园。她引进了新的荔枝苗,生长期短,产量高,品质好,这就是现在赫赫有名的品牌:东路妃子笑!”

  听了老郭的介绍,我不由得对这位敢为人先的女场长肃然起敬,感慨万分:现在东路妃子笑能有如此之大的种植规模,女场长功不可没!东路地区靠种荔枝发了财,盖了楼,买了车的农户多得不计其数,他们是真正的脱了贫致了富,吃水别忘了挖井人啊!

  时间还早,老郭坚持要同我们一起到三门坡去参观学习,我们欣然同意。当我们抵达凤潭水库时,退休干部韩先生,荔枝农老友林先生,早已在管理处欢迎我们了。

  时间已近中午,林先生建议先吃午饭,然后再行参观。这时大家也饿,都赞成他的意见。这里离墟镇较远,也不是交通要道,林先生便带我们到附近一个村庄的路边店就餐。这个店平时比较清冷,但五月份是荔枝的收获季节,人来人往较多,日日爆棚,我们来时已座无虚席,老板只好在胶园中支起塑料布,招呼我们入座。在偏僻的西坡村胶园里用午餐,另具一番情调。

  席间老林又爆出两则奇闻:

  一是:今年有位大陆老板,他事先跟东路和三门坡的种植户签订合同,以5、5元一市斤的价格预购了100万斤的荔枝果,收获时荔枝价格飙升到7、5元,光差价就有200万,他发了大财。

  二是:有两位湖南籍的姐妹,初中毕业后随父母到东路和三门坡做荔枝工,她俩胆大包天,去年以每株60元的高租金从种植大户中租下了1000棵,签了三年合同。今年开门红,一炮打响,美美地赚了几十万。

  酒足饭饱后,太阳已偏西,我们再行出发。在老林的指引下,途经大水革命烈士纪念碑,两部小车扬起满天红尘,向三门坡方向奔去。

13382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