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战斗报》,我走上文学道路的摇篮

豆汁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战斗报》,是上世纪70年代初俺村办的一份油印小报。当时负责编印这份小报的插队知青刘海清,是现在《安阳日报》的副总编。就是这张小报,给我带来了创作激情,激励我走上了文学道路。

  

  我上小学时,本家常妮叔就在《内黄文艺》上发表过小说《新媳妇》。受其影响,我自幼酷爱文学。然而,天不随人愿,1966年高小毕业正准备考初中,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学校停课闹革命。1968年,三届学生在村里合办了一个初中班,1970年底毕业。我因家庭出身中农未能被推荐上高中。学历低,没书读,加之农村偏僻落后,想搞文学创作比登天还难。是《战斗报》重新燃起了我创作的欲望。

  

  n当时,我村凭借“大寨”这个吉祥的名字,成了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典型。为了“抓革命,促生产”,村里办了一个油印小刊物《小评论》,32楷本,每月一期,其内容是对村里的好人好事或坏人坏事一事一议进行评论,由俺常妮叔编印。后来知青刘海清接了过来,更名为《战斗报》,每周一期,8楷纸那么大一张。《战斗报》除刊登小评论外,还增加了报道好人好事的新闻,开辟了副刊栏目,刊登诗歌、散文。自此,我成了这张油印小报的忠诚读者和主要撰稿人。当时,能在《战斗报》上施展用武之地,比现在在正规媒体上发表文章还高兴。一张张散发着墨香的油印小报,成了我感情的寄托。我写的《磨镰歌》中的有些句子,至今记忆犹新。“满天繁星舒笑颜,家家户户喜磨镰。”“今年小麦长势好,多把镰刀磨几番。”《国庆放歌》作为朗诵诗曾被当时的县广播站播发。诗歌《送粮路上》十多年后被《安阳日报》采用。是《战斗报》给了我锻炼文笔的机会。后来我创作的15分钟小戏剧《放学之后》参加了县调演,并获一等奖。我创作的小说《枣林小英雄》寄到县文馆后,颇受领导赞赏。1997年10月,被评为业余创作先进个人,出席了粉碎“四人帮”后原安阳地区首届文教双先会。现在我被中国人口报社聘为特约记者,被吸收为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学会理事,已有四、五十万字的新闻、文学作品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并有20多篇荣获国家、省、市优秀作品奖。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得益于《战斗报》。

  

  过去因家里穷,买不起书橱、书柜,放在纸箱里的《战斗报》全被老鼠咬烂了,现在想起来还感到婉惜,因为《战斗报》是我走上文学道路的摇篮。

14177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