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露天电影

豆汁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我童年的乡村,一般是没有电影院的。能看的只有露天电影。有时是办红白喜事的人家请电影,有时是村里出钱演电影。看电影是我童年时候最快乐的事。每逢这时,村里的大人小孩就像过年似的兴奋。在那个信息闭塞的乡村,我们对外界的了解全凭电影。电影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

黄昏的时候,演电影的来了。他们骑着自行车,车子后面拴着两个抽屉样大小的铁匣子,身上背着黄帆布包。先到主人家或村长家喝碗鸡蛋茶,然后就到村子中央或在离主人家不远的地方搭起银幕。一些热心的乡亲抬来桌子搬过长凳供放电影用。放映机放在桌子上。每当这时,便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事了。搬着椅子、马扎抢占位置。去得早的小孩子都喜欢坐在放映机前。这样放映时可以用手在前边招摇,把投自己的一双手投放在银幕上,那会使他们像上了电影一样的开心。有时也曾为了占银幕前的位置,而吵闹不已。大人们则是早早地做好了晚饭。看电影时小孩子一般是不吃晚饭的。生怕谁把自己的位置抢跑了。只顾慌张,只顾兴奋,哪还有吃饭的心情?可没等到电影真正开始,就在大人的怀中睡熟了。

在放映中,乡亲们都会静静地观看,随着剧情的发展或笑或哭。有时天公不作美,正演到高潮处,突然下起了阵雨,于是观众便四处疏散,还没有等到放电影的收拾完毕,已经风停雨住了。于是继续演继续看。人们一边高高兴兴地看电影,一边笑眯眯地骂天公捣蛋。有趣的是每次放电影,银幕后边也坐满了四里八乡来的观众。虽然看起来有些别扭,但看电影的好心情已经超过了一切。那时人们对电影的感情特别深。只要邻村或附近乡镇演电影,就是跑上十里八里也要去看。我们村就有一位影迷。按辈份我叫他张老哥。因为他的年龄比我的父母还大,是一个经常拾粪的光棍老头。只要听说有电影,不管多远他都要去看,每次都不拉下。一般情况下去邻村看电影是不带凳子的。随便站在后面,或蹲在房子的山墙后面或靠在一棵大树上,很快就进入看电影状态。回村的时候,三五成群,大家拿着手电筒边走边聊着看电影的情节,热热闹闹地回家了。

有一次,张老哥要跑前营去看电影,但响应的人却不多。虽然去前营只有二三里地,但要路过一段很长的坟地。村里的新坟有好几个,况且还都是丘墓。因死于非命或者很年轻就去世的人才用砖丘着。一般人白天也不愿去那里,何况是漆黑的夜晚。据老哥自己介绍,有一天清晨,他去前营办事,只感到后边有人跟着他。他的头发稍都竖了起来。几次打火都没有点着烟。最后他不得不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打在鼻子上,鼻子就流血了。他将血抹在手背上,又骂了几句,这才平安地离开了坟地。鉴于此,去前营看电影的诱惑要降低了许多。最后只有几个年轻胆大的后生和两个二愣子跟他去了。据说电影收场前的时候,几个同伴喊他,喊不应,推他他不动,这才急了。赶快找来了一辆架子车,将他连夜送到乡里卫生院。但为时已晚。第二天,就传来他的死讯。我们都跑他家去看。只见他躺在屋中央的一张木板上,脸上蒙着黄表纸。他80岁的老娘在一旁“儿呀,儿呀”地哭着,很令人心寒。几个女人也在一旁抹眼泪。可我们小孩子对死亡没有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只是认为死人就能看电影了,在心里竟有些欢喜。

如今距露天电影院的年代已有二十余载了,至今还令我念念不忘。尤其是有了“家庭影院”,可以独坐在家中欣赏电影的魅力时,却越发怀念起孩提时看露天电影的乐趣。

14239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