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人生感触(一、磨练心志篇1至3节)

豆汁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人要有志气

  人是高级动物。有思想、会劳动是人有别于其它动物的最大特性。人活着就要有志气,就是说一个人活着就要有理想、有追求上进的勇气和决心,就要有成就好自己的种种人生事业的愿望和气概。

  有道是:“人争一口气”,人活着,就不应太过落寞和碌碌无为,而应该充分开启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劳动技能,力求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种种人生目标。当然,人各有志,所期望的目标因人而异,甚至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如若一个人没有一种要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志气,其活着就容易像是行尸走肉似的而碌碌无为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古人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古人的这些经验之谈,充分说明了人活着就必须有志气,特别是要干大事者更要有志气。事实上,人贵有志,有志者事竟成,而且“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美国鼎鼎有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她70岁才开始学习登山,不怕年事已高,不畏登山艰难,在那以后的日子里她奋勇前行,终于在95岁高龄之际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并打破了登上富士山的最高年龄记录。这乃是一大奇迹。但这奇迹就是克鲁斯老太太凭着她的坚强志气创造出来的……无数的事实已充分证明,惟有有志者才能经受住人生风雨的考验;惟有有志者才能够形成高尚的志趣和崇高的品格且可以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惟有志者才能够真正能够正视自我并不断地超越自我,努力不断地去成就着自己的人生事业,且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惟有有志者才能够让生命之花美丽绽放且永不凋谢而能够拥有个精彩的人生。也就是说,人只要有了志气,就会有奋进的动力,就会可以去成就好自己的人生事业,就能够过上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从而也就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而且就是死后还会受到后人的怀念,等等。但如果是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无志则不足以成事,无志则不足以立业,无志则犹如行尸走肉,无志则容易遭人鄙视……甚至在即将阖眼离开人世之时,回首往事则可能还感叹自己竟只是碌碌无为的白来到这人世间一场了。

  可能有人认为,只有做大事者才必须有志气,而只想做个普通平凡的人就不必有什么志气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想干大事的人是必须有志气的,而且还要有崇高的志向,而如果只是想做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之人也必须是有志气的。常言道:“人穷志不穷”,意思是说人虽然可以穷困一些,但志气却是不可以没有的。世事是复杂多变的,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难免遇到些困难和挫折。但如果有了志气,就是再苦再穷再受难,也会有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而且,有了志气,则容易做到“穷则思变”,才会作不懈的努力奋斗或抗争,也才可能会有翻身的机会。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这么多人,毕竟能做大事者的永远只是极少数人,而绝大多数人,只能做个平凡的普普通通的人。然而,不管是干大事者还是普通平凡的人,在有生之年,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和工作,都要通过付出一定的汗水去换取所需求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并且都不想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至少是不想在同一个行当里落后于他人。否则,就觉得是冤枉着做人了,甚至还“无颜见江东父老”,感到无地自容的了。所以,无论你是做大事者还是做小事者,只要活着都必须有自己的志气。

  人们志气的形成虽然有其一定的先天性,但大多还是后天形成的,而且人们后天的学习、砺炼和所处环境,对于一个人志气的形成还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地说,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对于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志气至为重要。因此,一个人要十分注重和珍惜那种种磨练心志的良好条件和环境来塑造自己一个良好的志气。

  ——要注意通过学习来长志气。学习是进步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注重学习,努力去掌握知识了,才能懂得做人的道理,才能长着良好的心志。特别是要注意去学习一些先进的思想理论,并注意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坚定信念,并愿意为信念而奋斗到底,或为实现美好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而拚搏到底。要知道,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长知识,长身体,长志气和矫正心志的最佳时期,也是塑造人的志气的最佳时期,必须特别注重通过抓好学习来塑成好的志气。

  ——要注意通过锻炼来锤炼心志。“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一个人坚强的意志是必须通过种种锻炼才会形成起来的。一要通过锻炼身体去强健心志。身体锻炼能使人体的肌能活络起来。一个人积极参加身体锻炼了,不但能让自己的身体健康起来,而且也有利于让自己的心志也刚强起来。二要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锻炼。社会实践是个广阔的舞台,而且实践出真知。一个人只有积极投身到各项社会实践中去,才会真正体会到志气的重要性,那常常是需要凭着一股志气才能把事情干好的,并反过来通过实践的磨练而更加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和志向了。三要勇于去经受些苦难的磨练。常言道:“钢铁要在烈火中锻炼,英雄要在困难里摔打”逆境能锻造人。勇于接受些苦难的磨练,更能促使人的意志坚强起来,可以使人愈挫愈坚,愈挫愈强。况且,人们在人生之路上总是要遭受些逆境的。因而,要注意在逆境中不得沉沦下去,要善于做到在挫折中振作和奋起。四要永不服输,永不放弃。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一所大学的结业典礼上,这次演讲大约持续了20多分钟,但在这20多分钟内,他只重复着两句话:“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这就告诉人们:创造人生辉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种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志气。人们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总是难免会遇到些困难和挫折。但当失败接踵而至,挫折如影随行时,就不该放弃所有的努力,而要有坚强的自信心,即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气。说不定只要再努力和再坚持一下,就可以敲开成功之门了或就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了。

  总之,一个人永远只犹如社会肌体中的一粒细胞,若没能形成和强化了自己的志气,就难以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且很容易损害了自己,甚至还会像癌变一样地侵害到社会肌体的健康发展,从而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是累赘,等等。因此,人活着,不管是想干大事者还是只想做个平凡的人,都应该努力让自己活得无愧于个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社会的。因而,都有必要去注重培养和强化那有利于自我发展并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的良好的志气。

  2.树立精神支柱 用好精神力量

  人总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因为人要是没有了精神则容易萎靡不振,就难以经受得起种种人生风雨的考验,也就难以去成就自己的什么人生事业了………如果这样,那就要愧对自己的人生,其活着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人的精神,是由其精神支柱及其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所构成的,且有了精神支柱才会相应的有精神力量。所以,一个人只有树立起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才可以凭借那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去克服人生中所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并能够不断地发展自己。因而,人总是需要注重树立好自己的精神支柱并要利用好那精神力量的。

  其实,人的精神支柱及其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就是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中所产生出来的那种自信、自强的激情与活力,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约束力。它包括理想、信念、志向、气魄等等人生要素。

  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什么力量是最坚强的又是最不可战胜的呢?那就是人的精神支柱及其所产生出来的精神力量。人世间,惟有精神支柱是最为坚不可摧的。人一旦有了精神力量,则无论什么困难也困不了他;则严刑烤打也制服不了他;则任何病魔也摧不跨他………人有了精神力量,就能够做到百折不挠,就是面对死亡也是能够做到视死如归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身虽然只是肉长成的,但人的精神力量却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力量。人世间,之所以有那种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以及其它种种无所畏惧及克难攻坚之英雄壮举等等,其实都是因为人的精神力量在起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劳动创造了人,但却是精神力量去成就了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善于树立起自己的精神支柱,并注意利用好其所产生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才能够不断地成就好自己的人生事业,从而让自己能够过上一个有意义的美好人生。

  既然,人的精神力量是坚不可摧的,而且人若要过好人生又离不开精神力量,则人生在世,谁都应该学会树立好自己的精神支柱并利用好那精神力量的作用,以便能够过上一个美好人生。

  可以支撑着一个人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的力量主要有两种,一是物质力量,二是精神力量。这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是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的。它们是存在着一定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是可以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促进的。物质力量是精神力量的有形载体和物化,而精神力量则是物质力量的无形延伸和强化。虽然,物质是决定意识的,但惟此个人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关系是特殊一点的,往往是精神力量要比物质力量显得更为重要,且对一个人的人生事业的发展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事实上,在很多时候,物质力量是难以起到精神力量所能够起到的作用的。比如说“宁死不屈”的人,一般只能说那主要是其精神力量在起作用而不是其物质力量在起作用的。

  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想干大事者需要树立个精神支柱并由此相应地形成个精神力量,就是只想做个普普通通和平平凡凡的人也需要有个自己的精神支柱并相应地也有个精神力量。一个人可以没有钱财,没有地位,没有名份等等,但惟独精神,是不能没有的。而且,一个人可以丧失工作,甚至可以失去健康…….但绝对不可以失去其精神支柱及其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要知道,一个人人若是没有了精神支柱及其所产生的力量,则什么都没有了!况且,人生之路本来就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只有树立了精神支柱及其所产生着精神力量了,才能支撑着自己在任何人生的风雨中,坚强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而且往往还能够做到愈挫愈坚,越战越强,从而能够不断地去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并不断地发展着自己和自己的人生事业。

  然而,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却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谁想去树立就可以随便树立起来的。一个人要树立好自己的精神支柱并用好自己的精神力量,要特别注意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注意与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事业心,责任感和人生目标结合起来。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只有与自己的理想,信念,事业心,责任感与自己的人生目标结合在一起时才容易树立起来并真正地坚强起来的,而且它们是形成了一种正比例的关系——即人的理想,信念,事业心和责任感越高越大,则其所形成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也就越大越坚强。因此,人生在世,要注意结合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来树立好自己的精神支柱,即要注意加强自己的人生修养并学会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只有这样,自己的精神支柱才可以真正地树立好并产生出自己所期望的相应的精神力量出来,且还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二是要注意与国家、民族精神结合起来。这又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个人力量本来就是极其缈小的,个人犹如一滴水只有融合到国家民族这个大海中去才能形成一种强大而永恒的,且用之不竭的力量,从而才会大有可为和活得有意义;其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是国家民族的细胞。个人应注意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努力促使自己个人的精神与国家民族的精神结合起来,立志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况且,所谓的国家精神与民族精神,其实也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长期以来其人民精神精髓所凝结而形成起来的。可以这样说,只有国家民族中人民的精神力量普遍的形成和坚强起来了,才使得这个国家精神与民族精神也跟着伟大和坚强起来。从而也才能够使得国家和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并且可以做到无坚不摧,战无不胜,从而能够不断地前进和发展着。因此,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必须把培育伟大的国家精神、民族精神,与重视培养个人的精神统一起来。

  还要注意的是,精神力量还是个动态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人后天培养形成的,而且可以随着人们善于去树立和不断富有成效的培植而不断的坚强起来。但也可以随着人的士气低落或精神萎靡不振而变得缈小了,甚至要随着精神颓废而丧失殆尽。应该说,一个人来到人世间一场,谁都不愿意行尸走肉般地无所作为的活着,谁都想能够不断地成就着自己的人生事业,从而能够过上一个有意义的美好人生的。因而,人生在世,都应该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人生目标的人,并要善于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制定出一个个人生目标,以相应地形成自己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以不断推助着自己人生的全面发展。

  况且,精神支柱及其所形成的精神力量,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大有大用小有小用的。干大事者总是需要靠个坚强的精神力量去攻克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的,就是只想做个平平凡凡的人也需要依靠个基本的精神力量去迎击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和不顺畅的。所以,不管你是什么人,也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是必须注重树立自己的精神支柱并善于利用好自己的精神力量。

  3.要善于保持个平常的心态

  平常,就是通常的,不特别的。从这个词义上去理解,一个人要保持“平常心”,就是在为人处世时,要善于随时随地地做到从容不迫,不骄不躁,在种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压或变故之下,能够始终做到泰然自若,处变不惊,不为荣辱所累,不为起伏所困,始终保持个从容自在的心态。

  要知道,这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又是千变万化的。人的一生,通常只是数十个寒暑而已。人如何去过好自己的人生呢?虽然,一个人是不可能随意掌控着自己的命运,但是太多数人还是可以通过选择和安排自己的人生之路来过好自己的自己生活。诸如“闲着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一个人如果能够始终保持着“平常心”,就容易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充实快乐而有意义的了。

  人的一生,一般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享受到的“乐”和遭受到的“苦”又是不可能尽是相同的。而且人们对于那“苦”与“乐”的认定也是没有个统一的标准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取决于人们各自的心态而已。由于人们的心态不同,人生观也不同,对于苦乐的感受和认定也就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如有一些人视某一繁重的体力劳动为苦,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视其为乐;在某种情况下视为烦恼痛苦的事物,而在另一种境况之下可能又被视为充满乐趣的东西了。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一个人的观点还容易发生着变化的。比如,同样处于困苦和挫折中的人们,有些人能够把那困苦当作一种砺炼,把挫折当作一种教训乃至奋进的动力。结果就能够很快走出了困境,并到达了胜利的彼岸。而有些人在面对困苦和挫折时,就显得心灰意冷,一筹莫展了,以至精神全都颓废下去了,结果在心里总是觉得那是苦不堪言的且又不会解脱,从而也就永无翻身之日了。诸如此类的具体事例不胜枚举,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因此,一个人只有善于以“平常心”去面对生命的无常与生活的多变,才会享受到充实而美好的人生。

  况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情况和处于各种各样的境况之中,为了正常地过着日子,都是需要保持“平常心”去面对它们的——

  当一个人处于顺境之中和得意之时,则通常是令人开心的时候,也是容易使人飘飘然起来了。尤其是在功成名就之时更容易骄傲自大甚至得意忘形而忘乎所以了。这既不利于人的心身健康,也还有容易影响到人自身的继续发展了。但如果这时候能够保持“平常心”,就能够防止产生骄傲的情绪,杜绝种种得意忘形之举。从而可以做到再接再厉,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人生事业。

  当一个人身处逆境或遭受挫折,感到不如意的时候,容易使人产生消极失望的情绪,甚至思想颓废起来,没了斗志,或要去做“破灌子破甩”的傻事了。但如果这时候能够保持着“平常心”,就能够把失败当作成功的的基石,把苦难当作是锻炼人的心志,从而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可以沉着地应对那种种不如意之事,并让自己及时振作起来而能够更奋勇地前行了。

  ……

  在你富裕安康的时候,是有条件去享受生活和追求安逸了。但这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并不思进取了。而保持“平常心”就可抑制那贪图享受的欲望和解除懈怠的情绪,并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做到“居安思危”,从而确保自己可以得以继续不断地前进着。

  在你贫困僚倒的时候,容易使人产生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感觉而不能自拔,或容易被困难所吓倒了。而保持“平常心”,就可促使你冷静思考着对策,并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可以做到“平贱不能移”,且往往还能够找出早日摆脱贫困的好办法来。

  ……

  要保持“平常心”,而且让其成为一种“常态”,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修养后才可以做得到的。因而,这就要注意培养和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若没能做到这样,那保持“平常心”就只是一名空话了。为此,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着力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要知道,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应该是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的,是与最广大群众的观点相一致的。一个人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自觉自愿地学习并努力掌握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思想,自觉学习和遵守社会公德,确保自己的人生观与时代要求吻合,与社会的健康发展保持一致。

  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私心欲望。常言道:“心底无私天地宽。”保持“平常心”,就要善于树立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好朴素的大众化情感。努力消除极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并注意树立起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意识;努力做到淡泊名利,遵纪守法,不做损人利己和损公肥私之事情。要知道,财富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在生活上要实际一些,要知足带乐而不可贪得无厌。

  要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和各种社会活动,以愉悦心情,忘掉痛苦;以确保自己能够永远保持个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以能够全力以赴地投身到所需要参与的种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中去。

  要善于借用一些禅学思想去荡涤那心灵上的污垢。要知道,禅因循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思想,才能够保持个平和自在的心态的。佛在遇到异常情况时,总是叨念着:“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才总是能够做到处乱不惊,并沉着应对的。人们在为人处世中,应该学习和借鉴一点禅学思想,注重学会做到遇事从容和淡定一些。但要注意的是,保持“平常心”,绝不等于是看破红尘,也不是什么消极遁世。它只是一种人的心灵的境界而已。只是为了达到“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的罢了。因此,一个人若善于保持着“平常心”了,则既是有利于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也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和发展的。因而是很值得去倡导和为之的。

  (附注:从今天起,把我几年前在空闲时间里所写的一系列人生感触的文章,从新整理并陆陆续续地发表到这古榕树下原创文学网上来)

14257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