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人生感触(五、趋利避害篇19至21节)

豆汁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9.不宜越俎代庖

  《庄子?逍遥游》中叙述有这样一个典故: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后人将此典故加以理性分析和整理并总结形成了一个成语,即就是“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这成语多含贬义,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去做不该是你自己去做的事情。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着的现代社会里,社会分工已十分完善了,为人更不宜越越俎代庖的了,不要去跳过自己的职位去做不该是自己做的事情应该是一个人必须注意去把握好的一个人生道理,也是人们在现代社会里特别应该提倡并需要自觉去遵循的一种职业化的工作态度。

  把握好这个“不宜越俎代庖”的精髓,或者说不去做你不该做的事情的关键就是:首先要能够正确理解、区别和把握生活中哪些是你不该去做的事情,而且,在每当要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能够分辨得出那是不是你可以去做或就是不是该你自己去做的事情。应该说,凡损害了他人利益的事情,凡有损于他人的名声或冒犯了他人尊严的事情,尤其是无形中有可能还冒犯了上级领导形象和威信的事情,或凡是于事无补的种种弊多利少的事情,都是不值得你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也要去为之的。而且,越俎代庖是不容易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相反,越俎代庖却是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或误会的,也很容易影响到乃至贻误了自己本来应该去做的工作。从这个分析去看,一个人想通过越俎代庖去表现自己是不可取的。

  其实,社会分工的存在,是要求人们各伺其职,各负其责的。胜任自己的工作,履行好自己份内的职责,不仅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体现着一个人的尊严并获得好声誉的正常途径。正因为如此,当你在没有得到他人的邀请或受权而颤自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而去做他人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是容易自讨没趣的,或容易冒犯了他人的尊严,或不知不觉中还造成了对他人的损害了,等等。特别是越俎代庖去做本该是领导们去做的事情,是最不应该的。即使文件中有规定的一些诸如提倡可以越位越级提出建议和倡议的事情,也是不可以贸然为之的。对这,其最高层可能是不说什么的,但那最高层哪容易看得到你的一片好心呢!那只会是让其中间层次的领导看到的,那是很容易引起他们不悦的,可能要被说成是冒犯之举,甚至被责之为不知天高地厚之懵懂之举。只是,他们的这些想法是不好明说的罢了。而越俎代庖去做一般同事或其他一般人的事情,也是需要慎之又慎。切忌不请自到,切忌抡了人家的好处或功劳,有时只是义务帮忙可以,只是得到人家的诚心邀约才好去为之的了,但越职去做了他人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又万万不可以当面直截了当地向他人索取利益的。

  所以,在社会分工已经十分明确和十分完善了的情况下,做人还是慎重一点为好,甚至信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为好,要能够控制一点手痒和脚痒为好,不要去做越俎代庖的蠢事和傻事,以免自讨没趣,或避免好心不得好报。尤其是现社会中有些愿望是美好的,而现实是骨感的。比如有些单位乃至一些规章制度规定下属尽可以提意见,甚至吹得天花乱坠的好了,如可以向最高层提意见或建议等等,但如果你真的去提意见了,特别是去提了一些敏感问题且一些领导内心并不愿意去听的话,则容易遭受打压和报复的了,所以有时候就是提意见和建议时,也要考虑到不宜越俎代庖,不可一味地由着性子去提意见或建议,以防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然而,正如上面说过的,越俎代庖只是在“不该”的情况下不宜为之的。但特殊情况除外,如果你是在得到对方的诚心诚意地邀请的情况下,或他人身陷困境或险情,确实需要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你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却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可嘉可贵的,而这则是另当别论了。因此,不能将越俎代庖与积极去做好人好事相提并论,应该说,两者具有持的不同,好人好事是不受到限制的,好人好事做得越多,则越容易赢得他人乃至社会的肯定和赞赏。

  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也应该注意,人们之间正常的协作和互帮互助也是大可不必去忌讳的,更不能也算是越俎代庖的了。况且,公益事业属于大众化的事业,没有具体的职责分工,是人人有责的,而且是被公认的——即,谁越奉献越是可敬可嘉的。如慈善事业,是人人可以去参与的,而且是没封顶是无止境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去做好做深做透慈善事业的。因此,从事慈善事业或利用空闲时间去做些好人好事是完全可以的,而这,虽然与越俎代庖有些相仿,但实质上却是不等同于越俎代庖的。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和谐社会是人类所共同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但促进和谐却是人人有责的。因此,凡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超越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但不应当作是越俎代庖之举来斥责,而且还可当作文明有益之举来大力弘扬和推崇。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改革、创新和大发展的时期。“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已经愈来愈注重时间和效率了。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分工是越来越明确了,时代的紧凑感也越来越强烈了。新时代新要求,现在什么事情都强调着要与时俱进,并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这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新情况新观点,新理念,在这种新的历史时期,每一个人的第一要务应该是各伺其职,各负其责,努力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且努力做到精益求精,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时代已不容许你有多少时间再去越俎代庖了。因此,现在的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更是不宜越俎代庖的了。

  20.勿贸然遇难即退

  一个人过其一生其实就像在走路一样,是要么前进,要么停滞不前,或者是后退着的。而人们所要去走的人生之路特别是要去走的那通往成功的奋斗之路,往往又犹如是去走那坎坷窄小且布满荆棘的山路那样,在那所走的人生之路上注定是有着重重困难的。因此,一个人要想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就不能因为那路上有困难就退却的了,而应该树立起克难攻坚的勇气和信心,切实做到迎难而上且坚定地走到底。

  人生在世,其实是无须去惧怕困难的。一是,因为困难是客观世界里无处不存在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一个人如果太害怕困难了,就难以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下去的了,或者说注定是寸步难行的了,甚至可能要被那困难吓都吓死的了。但实际上,困难就是再怎么多,再怎么大,人们还总得要活下去的,况且绝大多数的人不是照样还可以过得很好的吗。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人们所能够想出的办法总是要比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多的,也从根本上说明了,一个人是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退却的理由了。二是,不管是什么困难,你还未做出努力去克服它的时候,就不应妄下结论你是不可以去克服和战胜它的。只要你不因为有困难而退却,说不定还可以想出一个克服和战胜它的方法来的。因此,只因困难的存在,就畏缩不前或举手投降了是最显得窝藏的了,只能说明你是个懒人或者只是个没进取心的人。至少,你应该去正视它,先想想能用什么办法去克服和战胜它,并敢于去试一试自己的功夫,而绝不应该只做个想都不愿想,试都不敢试的“胆小鬼”了。在一般情况下,对那些所谓的困难,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去攻克它,一般都是可以去攻克它们的,正如古人所言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有志者事竟成”,等那样。当然,现实中也会有极个别的困难可能也确实是难得让你无法去克服和战胜的,这时候,也不主张要你硬着头皮去撞个头破血流的,而应先避其锋芒,善于先“绕着走”,以避免作无谓的牺牲罢了。但不管怎么说,面对困难,你越怕它,就越只能是坏事的了,不仅仅无济于事,还常常会让你雪上加霜的。三是,人生本来就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存在一些困难乃至遇到一些挫折都是极为正常的且又是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因此,对于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或者是直接遇上了什么挫折时,都是不必去惧怕它们的,更不应在一遭受点挫折时就因噎废食或偃旗息鼓的了,而应该去正视它们并沉着去应对它们。况且,诸如青松因经历严寒而更加苍翠,梅花因风雪交加而更加灿烂那样,一个人往往在历经困难和挫折后而愈来愈成熟起来且能够干出最好的成绩来的。

  大家知道,诺贝尔是近代史上杰出的发明烈性炸药的大科学家。他在进行这一科学研究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他所从事的这一炸药实验又是极其危险的,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但他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还从不气馁,总还能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冒着生命危险持续不懈地进行着那科学实验。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被炸死,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得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过多久便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更毫无所惧,他又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进行着他的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了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等等。毫无疑问,就是诺贝尔具有了这种不因为有困难而退却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才最终使得他大功告成了,也才有了今天乃至永久的将来,这世界上永远有一项最高的科学奖项——“诺贝尔奖”的存在了。

  其实,凡人活着总是不能不去做事情的,而做事情时又总是免不了要遇上一些困难并需要去克服它们的,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想去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都是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退却的。况且,“怕走崎岖路,莫想攀高峰”,且“无限风光在险峰”,任何人如果害怕困难就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了。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要想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就非要进行不懈的奋斗不可,就非要进行一些相应的一些克难攻坚不可。还要知道,有些困难可能需要长期的且反复多次去攻它,然后才可能把它攻下来的。而且,越是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越是希望能够过上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就越是需要去克服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然后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的。

  可能有人会说,自己又没有什么远大理想,所以是用不着去迎难而上和克难攻坚的。应该说,这只能算是一种懒人的无聊的自我辩护而已,更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不要因为有困难就退却”这么一个人生道理的。况且,人是有思想、会劳动的高级动物,本来就不该总是碌碌无为。实际上,又正如同俗话所说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样,谁都希望能够尽量好地去过上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的,而不愿浑浑噩噩,行尸走肉似的去过着那无所作为,毫无意义的人生的。所以,每一个人因为总是离不开要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的,也总是免不了会遇上一些困难的。因而也总是有必要去恪守“不要因为有困难就退却”这么一个人生道理了。

  21.趋避须适度 取舍要得当

  趋利时又须避害,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人类发展中的一种规律以及现实社会中的一种极为正常的社会现象。人生在世,如何去趋利避害以及如何去进行取舍,这可是一门较为玄奥的人生学问,它们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正如一位智者所言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人要想好好的生存和发展自己,就要注意去趋利避害并须进行适当的取舍了。

  这“利”与“害”和“得”与“失”是两组互为对立的客观存在,它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统一于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之中。要知道,任何回避和害怕现实都是不可取的。一个人去做事情,必须正视那客观存在,要认真去权衡那利弊得失并须正确地去进行趋利避害和正确地去进行取舍了。

  这种情况,常常是见诸于人们去追求名利的事情上面。因此,需要从这上面去作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了。

  古人云:“名高妒起,宠极谤生;物极必反,器满则倾。”那容易引起他人对你忌妒的原因,常常是你的名气太大了或远远超过了他人自己;那容易造成别人对你毁谤的原因,可能只是你太过受到上面的宠爱或太过受到人们的爱戴了。而且,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着的,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必将走向反面,就像器皿里盛的东西太满,就要倾溢出来一样。究其原因,只是因为一个“太”字。这个“太”,就是超出了自己的承受力,就是没能顾及所处环境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所以必须压一压这个“太”了,这里还是用古人的另一句话作诫勉为好,即做人做事要注意“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胜。”追逐利益,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容量到底有多大,要做到适可而止。有条件、容量大的,可以多取一些,反之,则要少取一些了。各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决定,还要始终保持谦逊和低调,不张扬,更不要傲气凌人。有时候,光谦虚还不行。如果你把利益都占尽了,就是再怎么谦虚也是难以消除别人的嫉妒心理的。这时候,你就还要在保持谦虚低调的基础上还舍得让利一些。这让利虽然一时冲减了你的利益,但有助于给你创造个“人和”的关系,甚至可以拥有个“地利”环境,并可以增强你的人格魅力和你自己的人气,等等。这对于你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无疑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而这个让利,要注意看准时机,要做到实事求是而又恰如其分。如果错过了时机,你再去让利,那就难以凑效了,而且,如果时机过后,你就是再拿钱去买个“人和”等,或想让它来达到提高你自己的人气又是很困难的了。

  这里,特别指出一下的是,必须去注意一个特别的情况——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就是心胸太狭窄了,他们对境遇比自己好的人总是心怀不平与怨恨。于是,看到别人名气比自己好,所得到的利益比自己多,就产生嫉妒之心理,就有意去造谣、中伤和抵毁人家,不管你怎么谦虚,也不管你怎么做到仁尽义尽并妥善的让利了,他们也还是不服你,也还要忌妒你,诽谤你,好像非要人家什么都比不上他们才行不可。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的话,你大可不必把它太放在心上了,或者干脆就不用去理它了。他们不追求上进或无所作为,不等于你也不能去追求上进或也只能做个碌碌无为的人了,可能他们本来就是个窝囊废罢了,你是完全没必要故意让自己比他们还要窝囊下去的。只要你是真正做到了谦逊退让了而还要遭受到他人的忌妒和诽谤的话,那你就要勇敢地继续走自己的路了,任凭他们怎么去说,你都不用去理睬他们了。

  再说取舍要得当,就是不要贪名好利而没有止境,必须牢记前人的告诫:“贪多嚼不烂”,也要注意做到因势利导,取舍得当。下面那“农夫与商人”的故事就很能说明了这个问题。

  ……法国军队从莫斯科撤走后。有一位农夫和一位商人在街上寻找法国军队遗留下来的财物。他们发现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农夫便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挑选了一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而贪婪的商人却将农夫丢下的羊毛和挑剩的布匹统统捡起来,连同他原来那一半羊毛一起都扛在背上。重负让他气喘吁吁、行动缓慢。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又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而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再捡那更值钱的银器了,只好作罢。又过了一会儿,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而变得更沉重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当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回家了,后来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变得富足了。这故事中的商人,正是被自己的贪婪所害的,而农夫则懂得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时候该争取。这故事中的羊毛,布匹和银器无疑都是值钱的好东西,但一个人又能背得动多少东西的呢?只能好中选好且必须做到适当地去捡了。显而易见,取舍得当才是明智的,这无疑又是人生所必须去遵循的一个基本法则。

14262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