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人生感触(四、注重实效篇22至24节)

豆汁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2.用“勤”去补偿欠缺和不足

  人生在世,总是需要去干事创业的,而一般无论你要去干什么事创什么业,都是需要你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条件。然而这世上条件完美,样样不缺的人是不存在的,任何人在去干事创业的时候,常常首先要面临着自己所存在的这样的缺点或那样的不足,而又通常是非要弥补不可的,否则就是干不好事情,甚至根本就干不了那所要去干的事情。因而,人生在世,如何弥补那欠缺和不足,又成为人们所面临的而又必须学会去解决的人生课题了。

  一个人自身所存在的那所谓的“欠缺”和“不足”是客观的,而且是不能够直接将它们抛开的,但却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补偿那欠缺和不足。可以说,补偿那欠缺和不足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方法就是一个“勤”字。人生在世,应善于用“勤”去补偿那欠缺和不足。

  用“勤”去补偿欠缺和不足通常是最容易达到预期效果的。正如俗话所说的:“勤能补拙”,一个人去干事创业,如果做到了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积极肯干了,就一定能够补偿因笨拙造成的不足。况且,又如常言所说的:“天道酬勤”,“勤奋出天才”,“多想出智慧”——你勤奋了,你就会有所得;你多想了,你就会聪明起来;你勤奋了,你就可以变成个天才。还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我们应从这位哲人的话中得到启迪,并更应该特别注意到这么一个情况:即那蜗牛正是通过“勤”去弥补了它的“资质平庸”这个不足,才能够与“天资奇佳的鹰”一样可以到达了金字塔的顶峰的。那两种生物尚能做到这样,何况人作为高级动物无疑更应该做到这样的了。况且,就是身患残疾的人,也完全可以通过“勤”去补偿自己身体上的缺陷,而最后同样能够取得骄人的业绩的。清末梨园界中有“三怪”—— 瞎子双阔亭,自小学戏,后来因疾失明,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时需要人搀扶,可是上台表演却寸步不乱,演技超群,终于成为功深艺湛的名须生;跛子孟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脚小,走起路来很不稳便。于是,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哑巴王益芬,先天不会说话,平日看父母演戏时,便注意把戏技一一记在心上,虽无人专门去教授他,但他每天起早贪黑自觉练功,且常年不懈。后来艺成后,一鸣惊人,成为戏院里有名的武花脸,还被戏班子奉为导师。显而易见,这三个残疾人就是用“勤”去弥补了自己身体上的欠缺而最终成为令人惊叹的梨园界中有“三怪”大材子的。而对于不是由于自己本身上的欠缺和不足,只是外界方面上的一些欠缺和不足,诸如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具备的其它客观条件欠佳和不足时,也是可以通过“勤”去改变的。比如你生活圈子中没有“关系”,还可以用“勤”去磨、去钻、去贴,去想方设法硬创造个好的关系或好的条件来的;假如你所处的环境太差,你也可以用“勤”去改造或干脆另辟蹊径,努力改善甚至可以另外创造个良好的环境出来。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用“勤”去补偿那欠缺和不足,并不是举手投足之瞬间那样的简单事情,而是一个动态过程,通常还是一个需要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要以平常之心态去面对那客观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如果你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有时候真的存在或遇到了一些“欠缺”和“不足”时,要保持冷静,要正确去面对它们。即使情况很复杂,问题很严重,也不能紧张和害怕的,否则极容易产生烦躁、恐惧或自卑的心理,甚至要烦躁不安,惊惶失措或自暴自弃的了。

  要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勇敢地去克难攻坚。这个补偿欠缺和不足的过程,其实是个赶超别人的过程,也是一个为自己解除困境的过程,因而必然是个艰难困苦的奋斗过程。因此,要始终保持一种昂扬的斗志,迎难而上,狠下决心去奋斗到底。如果有畏难情绪,就畏首畏尾了,或开始时就不敢面对困难,或在奋斗的过程中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半途而废了,甚至只是功败垂成的了。

  要谦虚谨慎。只有谦逊和虚心地去请教他人,才容易得到他人诚恳的真心指教和热心帮助。而且还有利于你消除骄傲情绪,可促使你在获得一些长进之后还能持续不断地努力,以不断争取更大的收获。

  要有目标,明方向,讲方法,重效果。这四个方面是个连带的因果关系。凡干事都应该讲究效率和注重实效,而任何瞎闯和蛮干都是与之背道而驰的。如果瞎“勤”,那就是懵懵懂懂地乱做和莽闯了。而这,轻则事倍功半,得不偿失,重则徒劳无功,甚至南辕北辙了。因此,在用“勤”去补欠缺和不足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并切实做到要有目标,明方向,讲方法,以确保自己在“勤”的时候,更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或达到预期的目的。

  当然,有时“勤”也有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但不能就因此而否认了“勤”是补偿那欠缺和不足的最好方法。因为,有时候能否达到目标,也是讲一点运气的,如果运气不佳,或者遇到了什么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那也是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良好的效果的。但是,应该说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而且也只能算作是意料之外的不可抗力所带来的不良结果罢了。因此,看问题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别是对不可抗力所带来的恶果更是不可以一叶障目或以偏概全的。而且,至少凡人都是“勤不富也饱”还是经受了无数事实的验证,是毋庸置疑的。

  23.崇尚好事的还须学会做点好事

  应该说,人性本来是美好的,是向往美好和憧憬和谐的,也就是说人性一般是崇尚好事的。正如中国的启蒙教育经典读物《三字经》的头一句话所说的那样:“人之初,性本善”,而且,又正如谁都希望自己的小孩从小开始就要学做个好人似的。就是那些自己本身品行并不见得好多少,甚至是很坏的父母,也还都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去学好的。如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得好,能拿个“三好学生”或“五好少年”的,作父母的就高兴了,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的。而如果自己的小孩调皮掏蛋,只爱去惹坏事而不去学好做好的,做父母的就不高兴了,甚至要去斥责孩子说是不争气的。然而,一个人只会崇尚好事还不行。人生在世,如果想让自己所崇尚的好事能够尽量变为现实,则还应像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之后,还必须积极去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才能加深对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去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因而一个人只崇尚好事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真正地去做点好事的。

  那么,一个人该如何去学会做点好事呢?

  第一,要切实做到,对什么是好事能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特别是对自己将要去从事的事情是不是就属于好事的范畴,必须首先能做出个正确的判断,以便决定是否有必要去为之了。所谓“好事”,应该是指那些美好的事情或事物,是泛指那些有益的事情。当然,对于什么是好事,由于各人的生长环境和生活环境等差异所形成的思想、道德、涵养和素质等等都是有所差别的,因而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也是有所差异的。各人对“好事”的看法就不可能是相同的了,甚至是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这里所说的“好事”,应该只局限于那些是人们公认的,是符合社会公德的,是有利于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和社会进步的种种事情。

  第二,要注重培养一点助人为乐的精神甚至是见义勇为的精神。大凡做好事,都需要有所付出,有所奉献,甚至要做出牺牲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才容易做出什么相应的行动和举措出来。因此,一个人只有有了助人为乐的精神甚至是见义勇为的精神,他才愿意为了别人和社会做出奉献甚至心甘情愿地做出牺牲的。

  第三,要注重加强和遵循好道德修养。要注重培养和加强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在参加种种社会活动时,一定要遵守公共道德并用公共道德去约束和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可以说,社会公德是引领人们良好行为的催化剂,也是促使人们去做好事的思想基础。可以想像,如果连公德意识都不具备的人,是不可能还会去做点好事的。而职业道德呢,对一个人来说是更具体的,更有必要去树立和遵守的道德规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而且,日常中去做好事主要也是体现在自己的工作之中的,或与自己的工作有相联的其它活动之中的。因此,树立和加强职业道德,是最可以也是最便于让自己去切实做些好事的。而且,加强道德修养并自觉去遵循好良好的道德规范,还应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正如《孟子》尽心篇中所言的:“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加强和遵循好道德修养,应该做到始终不渝,不但在穷困的时候不应丧失道德的标准,而且在发达的时候也不可以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

  第四,当去做好事的时候,还必须注意保持个正确的姿态。俗话说:“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好事不瞒人,瞒人没好事”其实就是基于这好事是公认的,是见得阳光的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去做好事的时候是大可不必去瞒人的,是完全可以从容不迫且大明大白地去做,甚至可以用一种理直气壮的豪情去做的。还因为这好事是众人所认可的,所以你去做了还常常不容易引起他人的关心和去传播的,除非那是太突出了或是惊天动地的好事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意味着,一般做点好事都只是无私的奉献而已,是不可以去企望受益者来向你报答什么的。而且,如果你去做好事的时候,显得鬼鬼祟祟的,那就容易让人误会你可能是做贼心虚的了,是不敢让人发现你有什么阴谋诡计或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等等的了。因此,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去做好事是不可取的。可能有人会说,背地里做好事,也是一种谦虚的表现。但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未免也显得太狭隘了。因为,如果要保持那谦逊和低调,也只可以说是做了好事而不宜过分去张扬、显耀和自吹自擂,去故意追求引起轰动效应,而不是说做好事的时只能是背着人家鬼鬼祟祟去做的。

  第五,要知道好事是随时随地都有的。好事种类繁多,不分大小,有难有易,且无处不存在着。如种种扶弱挤贫,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施行慈善之举,等等,都是属于好事的范畴。就连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能较好地履行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和遵守着社会公德的,只要又是有助于别人及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进步的,也是可以算作是做好事的。有些好事是不需什么付出的,诸如只是一个举手投足等轻微的动作,有时也算是做好事的了。如见到一个老人在你的旁边摔倒了,你就过去将他扶起,这本来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也无疑就算是好事的了;当然,有些好事是要作很大的付出和牺牲的,且是难以去做的。因此,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难的是去做那些难以去做的大好事。

  要知道,做好事是没有人强求你去做的,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意愿而已。但一个人学会做点好事,其实是永葆其人性美好一面的需要,也是要自觉地培养成一种良好的处世为人习惯的需要。因此,可以概括地说,崇尚好事还须学会去做点好事,总的要求就是,至少不要去做坏事,而尽量一贯地去做些有益于和谐和进步的事情就是了。

  24.要善于摈弃忧愁

  “忧愁”,本意是因遭遇困难或不如意的事而苦恼,跟“快乐”相对。一个常犯忧愁的人,或一个常常是整天忧郁不快的人,注定是不会有个美好的人生。本来,世事纷纭,人世间令人不愉快之事是时常存在着的,再加上人的命运多舛,让人郁闷和忧虑的事情也时常发生着。一个人要想过好自己的人生,就要以平常之心态去面对这一切,并要善于摈弃一些忧愁,特别是那些毫无用处的忧愁。

  摈弃忧愁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不是说一个人一点忧愁都不要有的好。相反,如果一个随时随地一点忧愁都没有的人,只能说他是个不具备意识力的非正常的人,或只犹如一根木头而已,是不会为所发生的一切而感动的。可以说,一点都不知忧愁的人只是已经丧失了意识力的无用的人罢了。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人,也注定是个没有进取心的人,只会庸庸碌碌地过其一生的。因为,没有忧愁意识的人,只是不知荣辱,不会进取的人。而这里所说的要善于摈弃忧愁,主要是想说明一下,一个人既然已来到这个纷纭复杂的人世间生活,就要面临着自己本身可能就是多舛的人生和需要去面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及社会上的种种不顺心之事情,不要整天郁闷不已,或老是处于悲戚压抑或颓废不振之中而不知自我解脱出来,以至忘记了还要去干一些正事,以至浪费掉许多大好光阴,并丧失掉了创造美好生活的大好机会,等等。况且,如果从一个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去分析,一个人过分的忧愁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过多的忧愁容易使人衰老,过多的忧愁还容易让人生出病来。所以,从维护自身健康的角度去看,一个人活着,尽量减少一些忧愁也是显得十分有必要的。

  摈弃忧愁,就是要善于从种种忧愁中及时地解脱出来,即使再怎么大的愁苦和悲痛也不能让自己沉沦下去,并要善于将它们及时地转化作愤进的勇气和动力,如化悲痛为力量,等等,以保证在自己人生的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着或更好地前进着。摈弃忧愁,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不需要你去忧愁或不值得你去忧虑的事情,就不要去忧它去愁它。世上令人忧愁的事情是数不胜数是,但一个人的能量是极其渺小的,岂能包揽了天下所有的事情,如果一个人什么事情都要去忧去愁的话,那他肯定是不可能活得下去的。其实,人生在世,各人有各人的份儿、各人各有自己的职业和需要,因此,各人应有各人的活法,不同的人所值得去忧愁之事自然也是不相同的。所以,你必须能够辨别得出什么是需要你去忧愁的或什么是值得你去分忧一下的事情。一般地说,你只可以去忧虑一些关系到你自身利益的事情,其它的不关你的事,或不需要你去犯愁的,你就少去理它,或干脆不要去理它,更无须去为它犯愁了。虽然,“各人自寻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有时会影响到人们之间的和谐与互助的关系,而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乃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提法也是值得肯定的,但这毕竟也只是人与人之间要有点助人为乐的精神和身为百姓父母官的人,要尽到自己为众人谋福利的职责而已。它们并没有否认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人生道理:即各人都应该去把握好什么是不值得自己去忧愁的或什么是不需要自己去犯愁的事情,并且要做到不必瞎去为它们犯忧犯愁的了。况且,那种完全没必要去忧愁的事情,就更不需要去忧愁它们,否则就会犯“杞人忧天”或“伯虑愁眠”的错误,那是毫无意义的,也是极容易为他人所耻笑的。

  ——如果你有忧愁的时候,千万不要再向同样是忧愁的人诉说或用酒精来麻醉和消愁。正如有俗话所说的“愁人莫向愁人说,说起愁来愁更愁”、“借酒消愁愁更愁”。假如你有忧愁而又去向有忧愁的人诉说自己的愁苦或只凭喝酒去消愁,则不但无济于事,还犹如火上加油的了。如果你实在想向他人诉说一下,以释放一下心中的郁闷、痛楚或委屈时,也只能向那些真心关心你的且有可能能够帮助你的人诉说。如果你想暂时忘却那忧愁,就干脆去进行忘我的劳动和锻炼。

  ——摈弃忧愁,就要善于有选择的,且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所喜欢的一些体育运动和工作中去,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旅游等容易让人心情愉悦的娱乐活动来释放那心中的忧愁。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些工作和运动之中时,这不但使得自己的身体肌能得到调理,而且也极有利于心理肌能的调理,甚至可以将其它种种不利于自己身体健康的因素转变为有利于自己身体健康的因素。同时,摈弃忧愁,还要善于控制住自己的一些非份欲念,善于从现实中寻求到一些聊以自慰的东西和容易使自己得到满足的东西,只有能够做到自慰和知足了,才能拥有个愉快的心情。

  ——摈弃忧愁,还要善于用一些禅学思想来荡涤心灵的尘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极具启迪意义的禅悟之言。这和“烦恼自由心生”这一名言一样,都告诫人们凡事须从心灵调理开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注意做到,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也不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要让非份之想占据着头脑了,更不要去惹事生非了。

  ——摈弃忧愁,还需要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一股“忍耐”的功夫。因为让人忧虑和忧愁的东西其实通常是无时不有,也无处不存在的。现实中,你可能在这方面不忧愁了,那方面可能又要让你忧愁起来。你可能总是感到那忧愁怎么也理不清,怎么也难以去掉。因此,你必须在摈弃忧愁的过程中,要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条,即任何无谓的忧愁都是无济于事的,还容易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因而都是需要去摈弃掉的。虽然,令人忧愁的事情极其繁多,但只要你用心去摈弃那些没必要的忧愁,还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

14262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