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客服QQ:357588611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通用10篇)

无敌客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行知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篇1

“爱满天下”是 陶行知 悟一生奉行的格言。 陶 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 是 陶 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名著

一、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陶行知 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二、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

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三、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bo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 习陶行知 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篇2

拿到《陶行知文集》这两本书的时候,有些犯难情绪。因为不知该从哪儿入手。于是就翻开了目录,立刻地,就被《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这个题目所吸引。

“不可忽视小孩子的情感”,当此句跃入眼帘时,我陷入了沉思,思绪也不由千回百转,那一幕幕、一句句不由在脑海中回荡:每当下课后,孩子总爱围在身边,顶着那一张张无与伦比的灿烂笑脸,连太阳都为之失色。他爱说笑话给你听,希望换得你的一笑;他爱为你捏肩捶背,换得一句轻声的“谢谢”,然后再欢呼雀跃般的回句“不用谢”;他爱兴奋地向你展示他在生活中点滴的成果,希望听到你的一句赞美:“你真是了不起!”;他爱向你报告同学们之间发生地你再三禁令的小事,希望你赋予他神圣的职责;他爱将自己带来的水果与你分享,眨着明亮的眼睛期待你能接受;他爱不厌其烦地向你介绍着家庭成员最近的动向,以期你对他有更深层的了解。他爱,在他犯了错被批评后,滴落下悔恨的眼泪,再伴上一句深切的忏悔:“老师,我知道错了。”以期得到你的原谅,然后转身,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可是,每每此时,在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里,我们总是埋首于作业堆中,或者在训斥那几个“惯犯”。所以,当他要说笑话时,一句“下次吧”,冻结了孩子的笑颜;当他给你水果时,你的拒绝接受让他心伤。总之,他们的满腔热情总是被我的敷衍而大打折扣。其实,孩子的心思很单纯,是希望与你多亲近,而我们不停歇的脚步,让他们抓不住,于是,距离就越拉越远,也许,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再也无法怀有当初的盛情。

如若,放慢脚步,降低身姿,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也许,学校将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

“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您会发现别的小孩是和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篇3

所谓“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等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

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

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兴趣等对学习的影响。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篇4

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不可获缺的。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陶行知文集》,从中受益非浅。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学高才能为人师,身正才能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啊!在学生面前,教师是一个榜样,是一本书,是一幅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风尚是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

学生的语文学习仅仅靠阅读课本中的文章,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始终在不断摸索、尝试:

(1)、给他们推荐好书,甚至到少儿图书馆给他们借书,而且当前畅销的儿童读物,适合青少年的优秀书刊,我都买来或借来读,以求和孩子们找到共鸣,有共同谈论的话题。这样一来,孩子们感觉老师和他之间的距离在缩小,在班级中掀起了一股读书的热潮,互相“攀比”,看谁读得书多。借机开展读书交流会、讨论会,使读课外书常态化、自觉化。

(2)诵读经典的古诗文。老师教学时的出口成章,让学生深深地折服,发自内心想像老师一样多背古诗文,自主学习自然就落到了实处。在作业不多的情况下,坚持每周背诵2—3首古诗,积累内化。

(3)优秀的名家名篇,不是太深奥难懂的鼓励学生背诵。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那清新的文字,诗一般的笔调,背着背着,学生就完全融入了这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希望的春天里。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用自己独特朴实的教育方法感动并教育着每一位孩子。记得我的学生曾经做过一篇课外阅读叫《四块糖果》,即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的小故事。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陶行知找一个犯错学生个别谈话,不仅没批评而且四次表扬,学生很惭愧,主动承认并改正错误,从而达到了教育目的,这种唤醒道德的本领确实可赞、可赏,值得我好好学习。

3、“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令我感到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生活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把眼光放长远,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动写照。当我再次咀嚼那一句句至理名言时,觉得做教师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篇5

欣赏周国平的哲思之余,翻阅起《陶行知教育文集》。过去几年一直认为一线教师在教学方面,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有效的教学经验和超强的业务能力,唯独忽视了对理论的深入学习。现如今,认为更应具有学习、探索现代教育理念的能力以及丰富且独具创新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高度支撑下,无论是对教学研究还是课堂实践都是有利的。比如,在对于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从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大命题,由此涉及到学校人文精神思想启蒙,比照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道德行为、信念和价值观、和生命观,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这三个层面的精神教育。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可以说是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

当年的教师职称理论考试大多人一出考场就在问:什么是六大解放思想啊?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

今天读到到的“教学合一”有感触。好像教师之专门教学生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本之外便没有别的事可教。重教太过,不知不觉中就将教和学分离了。然而就实在来讲,教学理应合一。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是教学生学。大凡世界上的教师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来读、来记。比如教英语单词让你读个一百80来次的,单词就记住了,从此也是这个孩子学外语噩梦的开始。第二种教师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不是拿学生来配书本,而是拿书本来配学生,比起第一种固然有进步,但还是不妥。教与学理应统一,让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怎么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和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老师如果不求进步,学生是很难进步的,这也是教育分离的流弊,也是大家的通病吧。如此想来,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有道理的,必定要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为教育界生活无限枯寂乏味,十年如一日,年年照样画葫芦,更是枯燥。要想教得快乐,要把教学合二为一,教师的教要和学生的学联络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自得自动,体验学习的乐趣,寻求知识的归宿。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篇6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倡导并实践了生活教育理论,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人。

陶行知的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他热忱致力于普及教育,追求教育革新,推广平民教育,倡导科学精神,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的普及是中国的希望,生活教育的普及程度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普及生活教育就是“人民生活的伟大运动”。他指出:“普及生活教育,就是要反对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只有活的教育,才能适应活的社会,才能改造活的世界。”他强调生活教育的普及性,主张把生活教育的普及与科学、民主的普及联系起来。他指出:“普及生活教育,首先要普及生活教育的思想。思想普及了,然后教育才普及,科学才普及,民主才普及。”

陶行知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中提出:“学生要自治”,“学生要自学”。在《致育仲介同志》中说:“普通教育是生活的基础教育,应当培养良好的公民。职业劳动是生活的本位价值,应当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

在《评提倡职业教育之谈话》中又提出:“国民教育是教人服务群,职业教育是教人服务己。普通教育是教人立己立人,职业教育是教人自立立人。服务群服务己服务自立立人合起来便是立群立己立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篇7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中的第一人,被誉为“万世师表”。陶行知的名字,同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同全民族的教育革新运动联结在一起。

《陶行知文集》是1936年出版的,共三辑,共160篇。第一辑收论文40篇,第二辑收论文33篇,第三辑收论文10篇。此外还有《生民学艺录》15篇。文集反映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1.教育的根本问题,“从民权进步到民生”。

2.教育应当把学生从“小民”提升为“公民”,再从“公民”提升为“共和国民”。

3.民族教育应当强调爱中华民族。

4.普及教育反对“勤苦懒慢”,要贯彻“小先生制”以扫除教育上的“文盲”与“半文盲”。

5.教育与科学反对“武断”,要提倡科学的精神和方法。

6.民主教育反对“武力”,要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

7.教育与民众运动要相结合。

8.教育与科学实验要相结合。

9.普及教育反对“功利”,要培养有价值的国民。

10.教育与生活要相结合。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化人,在造人。”而“造人”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造就有用的人,这种人不是拿钱就能替代的。陶行知在《生民的幼年时代》中指出:“在旧社会里,虽有读书人,却无知识人,虽有学校,却无社会学校。盖读书人所用之书是死书,所行之路是死路,所用之人是拿钱顶用的死用人。……无学即无教,无教即无民,无民即无法,无法即无国。……教育的对象不广,则民族的前途不广;教育的机会不均等,则民族的前途不均等;教育的路子不对,则民族的前途不对;教育的宗旨不高,则民族的宗旨不高。”

陶行知从历史事实和现实社会需要的高度,从中国教育现实出发,对“读书无用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对教育的目的、宗旨、对象、机会、路子作了正确的论述和积极的倡导。这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工作是富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的。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篇8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阅读陶行知的文集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力量,也引发了我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知识技能、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二是强调教育的生活化,他认为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进行,在生活中实现;三是提倡教育创新,他认为教育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阅读陶行知的文集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的魅力和价值。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的生活化,提倡教育创新,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他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性,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他过于强调教育的统一性,忽视了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这些问题和不足也是我们今天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

总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的生活化,提倡教育创新,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篇9

陶行知,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教育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国的教育道路。

《陶行知文集》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缩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与理念的一个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反映。在品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与陶行知先生一起思考、探索教育的未来。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改革的执着,对教育创新的追求。他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念,这些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的学生。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陶行知先生对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关注。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主张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种教育理念与当前我国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此外,陶行知先生还强调了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引路人。他提倡教师要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他还提出了“行动中学习,学习中行动”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伟大和深远影响。他的教育思想不仅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自己的幸运和责任。我将继续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努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我相信,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陶行知文集读书笔记篇10

陶行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陶行知的一生,全心全意为民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奋斗,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去学习与反思。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源于他对中国国情的独特见解。他从改造国人的素质入手,通过普及大众教育来改造中国的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主、独立。他指出:“国家把一个国家的人当作国人而尊重时,这个国家的人才就会像万流齐汇,扬滔而上,自然就会达到使国家富强的目的。”陶行知认为中国有救世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是他毕生从事教育实践的结果,是他教育理论的思想精髓。他从全面贯彻国家总路线出发,从解决“立国于己有术,立国于人无方”的矛盾入手,以普及教育为立国的根本大计。他指出:“立国于己有术,立国于人无方。”要解决这个矛盾,“根本在于教育”。要使教育“不脱离民众生活的实际需要”,就要使教育与人民的生活相联系,“生活与教育不能分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不仅具有伟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是中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教育理论。陶行知指出:“立国之本,在于教育。”他倡导“生活即教育”,批判了教育中“死啃书本”的倾向,要求改变陈旧的生活教育内容,将生活教育普及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在造就人民大众的素质上,他要求不仅要加强普及教育,使文化教育由少数“仕人”及于“庶人”,而且要求使受教育的对象普及到老者、幼者、病者、残者、贫者、弱者。在造就人的品质上,他要求“德育为本”,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人民大众的四种基本道德品质:劳动、智育、体育和群育。在造就人的知识上,他要求加强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在造就人的能力上,他要求培养人民的创造能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生活教育传统与西方民主主义教育的精华相结合的产物。在教育方法上,陶行知提倡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即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决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时实行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使教育与生活密切相连。这些主张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生活教育”道路,通过普及大众教育来开发民智、启迪思想、培养人才、改造社会、振兴中华。这是陶行知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18256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