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网友投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8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8篇)】,供你选择借鉴。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各地都有隆重的庆祝风俗,可今年我的家乡淄博却有了点不一样。

传说里每到大年三十,年兽就要上岸吃人,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却无济于事。最后人们发现年兽怕红,怕响。所以年兽一来,人们就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纸。年兽发现人们再也不怕他了,就一头扎进海里,再没回来过。但人们正是怕年兽回来,于是每年都会放鞭炮,贴春联,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我的家乡山东淄博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以前每到过年,家家户户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尤其放鞭炮更是过年的必备节目,家家户户夸耀富足的方式,小孩子翘首以盼的欢乐。过年那几天,整个城市笼罩在烟雾中,四处是硝火的味道。可是今年,我的家乡却没有响起鞭炮声,取而代之的是路边五彩缤纷的彩灯和喜庆吉祥的红灯笼。这是怎么了?

我的家乡是一座年轻的重工业城市,以前用牺牲环境换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还家乡一片纯净的蓝天,近些年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今年的禁放鞭炮就是其中一项。虽然不放鞭炮了,可一点都不影响过年的气氛。

一进腊月,人们便忙碌起来。买新衣,采办年货。城市的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满了长长的队伍;农村的大集上熙来攘往,寒冷的天气冻不住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人人大包小提,开启逛吃逛吃的备年货模式。购物的热情挡都挡不住,好像东西都不要钱似的。

路边的彩灯也挂了起来,造型各异。每当华灯初上时,小彩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纷呈如童话世界。家家户户走出家门赏灯聊天,小孩子快乐的在灯海里跑来跑去,不放鞭炮也一样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管什么样的风俗,各地过年的内涵是一样的。窗明几净,阖家团圆,迎新除旧,盼望日子蒸蒸日上。相比旧俗,我更喜欢今年的这点不一样。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

说起习俗,相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春节期间,有一项习俗就是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今年的腊月二十四,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妈妈就喊我起床。我慢慢地睁开疲劳不堪的眼睛,因为小年夜实在玩得太开心了,导致睡觉时,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妈妈说:“我可不管你这么多,今天按规定是要扫尘的,赶紧起来帮忙。”被逼无奈,我只好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立马加入到除尘的队伍中。

外婆是这次除尘的总指挥官,外婆命令爸爸去擦玻璃,命令妈妈去整理储物间。命令姐姐去擦鞋架,终于轮到我了:“外婆,我要干什么呢?”我兴奋地问道。外婆思考了一会说:“要不然你去扫地吧?”我惊叫了一声:“啊?”外婆说:“你可不要小看扫地,地板相当于一个家的脸面,如果地板干净了,那说明这个家也干净了。”我兴奋地说:“原来扫地这么重要啊!”随即,我飞奔到门外去拿扫把。开始认认真真地扫地。不知过了多久,家里终于打扫得一尘不染。我们看着干干净净的家,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这就是我们家乡扫尘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么,小伙伴们,你们家乡的习俗是什么呢?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篇3

我的故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会格外热闹,因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端午节。

终于等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

早上,太阳还没有钻出被窝,人们就已经开始忙碌了。瞧!东家的孩子起了个大早,跑进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床,忙前忙后;大人们则在屋里屋外一直忙活着。猜猜看,他们在干嘛?他们正忙着做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粽子。这里的粽子可谓一绝:白色的糯米掺着几粒红豆,显得格外调皮;有的粽子包裹着猪肉,吃起来喷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着蜜枣,包你吃了甜甜蜜蜜……而且,形状也不同,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锥形的;有枕头形,也有小宝塔形的;有圆棒形的,还有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并不繁华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东西的,拉家常的人,随处可见。最热闹的要数村子里那片空地啦!看!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成了一个偌大的圆。人们期待着舞狮的队伍快点登场。在一阵锣鼓声中,两只漂亮的狮子登场了。他们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爱极了!

时间像个顽皮的孩子,转眼间,一点多了。人们排着长队,又一次走出了家门,站在街道两旁。年轻的小伙子穿上节日的盛装,从街道中穿梭而过,到镇上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此时,镇上那条不知名的河变得可热闹了。

下午三点,比赛开始了。河中的那一只只龙舟一字排开,像一批威武的战士。龙舟上队员们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紧紧地握住划桨,整装待发。鼓手们也摆出了各自的架势,好象在说:“今天的比赛一定是我赢”。三点十五分,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声铿锵有力的哨声,龙舟仿佛是一条真龙在碧波上划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纹。鼓声、呐喊声交织成一支动听的乐曲……

夕阳西下,夜晚的静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饭后,人们集中坐在空旷的平地上,树阴下,打个火堆,围着火堆尽情地跳着,唱着,饶有兴趣地聊着下午的比赛。

家乡的端午节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繁忙中带着几分悠闲。走在大街上,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因为,这也是孩子们的节日。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篇4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家绍兴的民风和民俗吧。

绍兴是水乡,鱼米之乡,我们绍兴有许多风俗和特产,都是很好玩、很有趣的。

这里的风俗是相当有趣的。正月十五的时候要闹元宵的所谓闹元宵就是看花灯、猜灯谜。在四月一日是我们的愚人节,在这一天里,就是要开开心心得过,无论怎样也不能生气,尤其是上当受骗是,比如别人约你吃饭,到了相约的时间,别人还没来,你只能自认倒霉一个人吃饭了。六月一日是儿童节,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孩子们可以疯狂玩耍,无拘无束。九月十日是教师节,所有的学生都给老师送花送礼物,这是老师最幸福的一天。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每年的国庆节都会有一个典礼,那是为庆祝建国才搞的仪式。十二月又称腊月,在腊月三十,是大家最忙的日子,这一天大家团聚在一起。

不仅这里的风俗特别有趣,这里的特产也特别丰富。绍兴最有名的两个字是“臭”和“霉”,臭是一臭,臭豆腐;霉不是倒霉的意思,霉是二霉,一霉是霉千张,二霉是霉干菜。绍兴还有几件特产,一件是扯白糖,你别听它名字里有“白”,但它一开始是黄色的,白是扯出来的。还有一件是腊肠,是用猪肉和猪肠在腊月做的,所以叫腊肠。我们不能光顾着吃,绍兴还有一些好玩的特产,一是乌毡帽,二是乌篷船,我把它们称为“二乌”,第二乌最好玩。可以边划边看风景。

绍兴真是一个好城市,作为绍兴人,生长在如此美丽而又富有个性的地方,我感到荣幸,我要保护我们的土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篇5

我从小在农村,最忘不了的就是家乡的集会。

会,人少时叫集,多到一定程度,就是会了。在我们镇,一年有两次会,完全是按照阴历来计算的。

一年中只有两次,是一件稀少事。每到有会的那一月,月初就会有人用油漆、涂料在马路边先画上“占”字,先到先得,没赶上的就靠边站了。

而我们到了这一天,也能玩得非常开心。记得有一次,会赶上了星期天,于是就可以去赶会了。

会上人头攒动,水泄不通。耳边是叫卖声、歌声和游人欢笑的声音,虽然行动不便,但是非常热闹。

自行车是进不去的,只能步行。这样一圈下来,几乎半天都走不完。

走的过程中,购物倒是必不可少。但抬眼望去,卖的东西不过几样:衣服,花草,鱼,食物。会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作为一个地区的民俗传统,这也非常具备地方特色了。

赶会赶得很尽兴,但是年年如此,也难免有些枯燥。

这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而会却越来越冷清了——会上的人稀稀疏疏,再也没有以前的热闹了。而集呢?为了建设文明城市,对集规定了位置,一些小商铺直接移走了。这样,城市的面貌光洁一新,可集,也许就永远消失了。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搞建设,但是传统文化也不应放弃。一个地区人们喜爱的民俗文化传统,应得到保护。

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赶一次集会。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篇6

明天就是春节了,正所谓初一的饺子得三十晚上坐一宿!这马上就得坐一宿了,当然得露一手!

大年三十一大早,老妈就把我从床上拽了起来,我起来一看,大家正在包饺子,我赶忙跑过去想要帮忙,我一过去,老爸就给了我一个硬币,让我将硬币包进饺子里,我兴致勃勃开始了我包饺子的历程。首先我拿了一个饺子皮,用勺子挖了一勺饺子馅放进饺子皮里,两手一捏,一个饺子成型了。大家都说我包的不错,我顿时骄傲了起来。这时,一直在厨房忙活儿的姥姥走出来对我说:“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饺子,辞岁时包饺子即到子时也包饺子,此为两年之交,往饺子里面包硬币的意思是招财进宝,有财运的哦!”我立刻兴奋了起来,准备捞一把“财运”!

晚上十二点,饺子下锅了,元宝似的饺子把我馋的口水垂涎欲滴,我们坐到桌上开始吃,都在挑个大的想要吃到硬币,突然,老爸大叫一声,将硬币吐了出来,老爸乐开了花,而我一脸的羡慕与遗憾! 这就是我们家春节的风俗,大家在过节吃饺子时,一定要包住财运,抢占先机,千万别被自己老爸吃到“财运”了!我很喜欢这个风俗,希望一直保持下去,也希望财运成真哦!

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天天开心哦!!!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篇7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十堰也有许多传统风俗,我最感兴趣的是除夕守岁。

大年三十,全家围在一起吃过团年饭后,就开始守岁了。我们先在房门上贴上倒着的“福”字,再换上新衣服到院子里发花炮,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五彩缤纷的花炮把天空装扮得格外美丽,我想:“年”早就被吓得永远也不敢出来了。然后,我们全家围在一起边聊天边吃零食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晚我可以放开肚子吃零食妈妈也不会说我,也不会催我去睡觉。快到十二点,听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我跟爸爸就到院子里点燃一长串红红的鞭炮。最后,回到屋里,妈妈已经煮好了胖乎乎的饺子,这时,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除夕的“福”字,除夕的花炮,除夕的饺子……都是那么有趣,我爱家乡有趣的风俗习惯。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篇8

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习俗,就是吃粽子,说到吃粽子,他还有历史发展呢!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叫“角粽”,不过它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到了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那时,包粽子的原材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所以被称为“益智粽”,现在我们吃粽子是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

去年的端午节,我也包了粽子,我包了红枣粽,白水粽,蛋黄粽和五谷粽。我还知道了很多我没吃过的粽子,比如烤萝卜粽,不过我不喜欢吃,因为这个粽子很辣。当然,也有我爱吃的,比如刨冰可口粽,这个粽子跟其它粽子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不是热的,而是冰的。包这个粽子时,要把一个冰了的白粽拿过来,把里面挖空,放进冰淇淋,再把外皮包好,裹上糖浆,在糖浆上放点冰沙,再浇上果汁,就可以了。

后来,我还把一枚硬币包了进去,就像把硬币包进饺子里一样,吃粽子时,我还真吃到了那个粽子。

我们的粽子还得过奖呢!江西一座宋代古墓里有两个粽子,这是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还有西安的蜂蜜冰粽子,是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广西南宁有体积最大的粽子,可以给250人吃,重达350公斤,好多人一起都搬不动。上海城隍庙有体积最小的粽子,只有10克,小得像手指一样,一口可以吃好多个。

粽子还有美好的祝福,是求得功名,光宗耀祖的寓意。

我的家乡有很多有趣的节日,每个节日也都有习俗,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

14301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