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也可以优化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使学生思维模式呈多元化、发散性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方法
(一)摸清儿童该学段的心理特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拟定一个符合我们教学对象的阅读教学目标,而拟定这个目标的最根本原则就是符合该学段(如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的年龄特征。由于这个学段的小学生正处于童年的思维发展期,他们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这些儿童的概括能力也正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变为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因此,对于一些图片的理解,学生已经在向图片背后的本质属性挖掘了,因为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接近童年期的尾声了。
(二)确立阅读教学知识目标
根据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有这样一条规定:“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出色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据此,小学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已不仅仅是单纯地理解课文,还增加了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一目标了。可惜,有很多教师甚至是许多一线的教师都没有对此引起重视。虽然,老师们都要向小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诸如做习题,抄生字词等等,但这已经与课堂教学脱节了,老师们注重课后训练,却完全忽略了课堂上的随堂练习这一重要教学环节。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老师们普遍忽略了或者说不懂得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关系。
(三)处理好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关系
非连续性文本应该怎样与连续性文本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教学时要掌握好两者间的主次之分。非连续性文本只是阅读教学时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材中呈现的非连续性文本往往是以数据、表格、漫画图文之类的具体形式表达的,但它们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图表或者数据,它们与教材课文的知识是一种有机的联系。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在急流中》,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急流中奋力划桨,逆流前行的情景,赞扬了年轻母亲的勇敢、坚强。同时也启发学生应在生活的急流中,像那位年轻母亲一样,不畏艰难,勇敢沉着地前进。
因此,这篇课文(即连续性文本)的人文性教学目标就是要体会年轻母亲带给作者的感动和作者的赞美之情。与此同时,从工具性教学目标讲,也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比如“挣扎“一词。文中的”挣扎“指的是江中的小筏子漂浮在水中就像图片显示的那只小蜻蜓一样,以不停地尽力拼搏来摆脱危险困境。这就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划竹筏者,即这位年轻母亲的勇敢无畏、坚强沉着。如果教师单纯的讲解“挣扎”一词,可能会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抽象空洞,以至于不容易理解。但如果在讲解这个关键词之后,呈现出母亲划竹筏的场景,那同学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适时、适当地使用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四)阅读教学中的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间的相互转化
连续与非连续文本之间是需要也是可以相互渗透转化的。文本间的互相转化和渗透,相当于为我们搭起了一座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互为往来的教学桥梁。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有一篇课文《狼群》,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可以由图片“狼“导入,以此来引出课题。从而顺其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文本中。其实,文本中就插有两幅狼的图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即非连续文本)。这种教学策略就属于由非连续性文本转化为了连续性文本,这就形成了了一个很好的过渡,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走进连续性文本(即课文)中。
在这篇课文《狼群》讲完之后,就基本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时教师就应再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全遍课文。须知,回顾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手段,这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具体。但是回顾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再一次回到课文文本中去感受。这时,教师就应通过整堂课的板书来让学生回顾,即让学生看着板书回到文本中去,亦即让学生看着板书回顾出全篇课文的内容或者大致情节来。这里也必须明确,所谓“板书”,其实也是一种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看着教师的板书回顾课文的内容或情节,就是把非连续性文本转化为了连续性文本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学会连续与非连续文本之间的互相转化也是非常必要的。
(五)将非连续性文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任何阶段的学习都少不了要求学生学以致用。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机会去实践历练。比如,家长或教师带孩子去游乐园玩耍时,可以先让学生看看游乐园的介绍以及一些游戏的规则,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游乐园的一些情况。如果是去大商场或者公园,则应先指导孩子看懂商场或公园的平面示意图,了解其布局,知道出口、进口,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再确定下一个目的地;又如在坐轻轨时,应教会学生看懂每一个站点的路线图,这样孩子们就不容易迷路了……,总而言之,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彼彼皆是,而且简单明了,只是需要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将许许多多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广告、告示、通知等)转化为“连续性文本”(如课文、日记、作文等)而已。
2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方法
1、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由于在内容上的衔接性不强,且内容较为零散,因此阅读这方面的文本能有效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会辨别真伪、剔除无用信息,从而能形成基本的判断能力。首先,在教授低年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较为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将十分明显的有效信息分散在其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筛选辨别能力。其次,在学生学会了基本的判别方法后,教师可以选择稍有难度的阅读材料,并将有效信息设计得更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同时可增加一些图形、表格的阅读练习,使学生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材料,扩大知识面。最后,在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熟练的能力后,教师可以将文字材料与图形、表格等结合起来,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能从学习中受益。
2、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学会了如何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就需对其进行进一步教学,教授学生如何比较、归纳这些有效信息,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并能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归纳整合,帮助学生增加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能通过对事物的比较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不同种类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教会学生应当如何进行比较、分类,以及如何进行更深入地分析,领会作者的意图,然后教师在通过布置相关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认真讲解学生做过的练习、习题等,这样学生才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促进能力的不断提高。
例如,学习《埃及的金字塔》时,老师就可以把课文中的一些关键信息抽取出来,划为非连续性的阅读文本拿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已经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前再阅读,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前先阅读这个非连续性文本版的《埃及金字塔》,从中归纳信息,再进入到正式学习之后,对比自己之前的归纳和学习,验证和反思,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课文,还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方法。
3、在教学中强化练习训练及实际运用
知识的巩固离不开练习,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还需强化其练习训练及实际运用,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应用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讲解每一课后,都应根据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关的作业练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同时,也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阅读非连续性的文本材料,体会其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例如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或者进行一项小调查,了解本班学生的身高体重情况,并进行整理分类,锻炼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各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3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方法
一、链接生活激兴趣
非连续文本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生活中非连续文本无处不在,有的以单一的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如学校徽标、火车时刻表等;有的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如公园游览图、电视机使用说明书等。可以说,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阅读,它读的不是书,而是生活。
1、走进校园生活
开学了,可跟学生一起读读课程表、值日安排表、作息时间表等,了解新学期的有关安排;发了新书,及时引导学生一起看看新课本的封面、封底、目录,初步感知新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外校客人要来参观学校,试着学做小导游,根据校园平面示意图,向客人介绍学校的布局和特色;元旦文艺汇演,指导学生学习看懂座位安排示意图和节目单。
2、融入家庭生活
妈妈买了手机,和妈妈一起边读手机使用说明书,边学习各种功能的使用;家人感冒发烧了,服药前读读感冒药的服用说明书,知道这种药的成分、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和爸爸一起读读家里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车辆保险的协议,看看家里水表、电表的度数。非连续文本喜欢运用符号、图像甚至音响等多媒体结合,如果我们能选取形象直观、趣味性强的作品或者是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材料进行阅读教学,学生必定会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3、链接社会活动
去公园,带领学生看看游览图、示意牌;上医院,引导学生看看病历卡、导医栏;出门旅游、徒步旅行或参加夏令营活动,指导学生看看旅游地图、火车时刻表,告诉学生如何选择旅游景点和乘车线路。
通过引导,让学生时刻关注、亲近非连续文本,并从这些非连续文本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获得有用的知识,使非连续文本的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二、读写涂鸦重运用
阅读非连续文本,我们还可结合课文教学进行适度的创新和阅读实践。
1、填填图表助梳理
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文本理解,填填表格,学习将具体的文字材料概括并转换成简要的表格形式,既能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又能指导学生学习用简洁的方式呈现学习结果,从而感受非连续文本简洁、实用的特点和价值。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当学生读到小艇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反映小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表格,再进行想象仿写。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小艇的作用直观、简明地显示出来,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疑难点启发支持,即在课文学习中,针对重难点或疑难点,在小学生难以通过课文或运用自己的知识展开突破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小学生结合插图实现自己的学习进步。
2、画画图示练说话
有些课文,还可以结合自主阅读,通过画画、写写、说说等方式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多维度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如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通过其中鲜花盛开、绿草如茵与小朋友相互追逐的插图,就可以对小学生产生喜爱、活泼、美好与趣味性的情感语言启发,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和价值观教育。教学《詹天佑》时,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试着画画詹天佑开凿青龙桥“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并在图示中配上简要的文字介绍。展示时,请学生指着图示和文字介绍青龙桥的特点以及詹天佑采用的方法。最后,请学生对着图示夸夸詹天佑。这样,既培养学生从文本阅读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又培养、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养。
4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方法
1、挖掘非连续文本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挖非连续文本教材内涵,尊重文本编者意图,构建非连续性文本知识体系,打破以往教学篇章安排,插入非连续文本,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知识内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遵循非连续性文本特点,从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习惯中,编排小学语文教材,创建非连续性文本,加强文本挖掘。
2、注重非连续文本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非连续文本教学中,实现文本间的互为转化,引导学生加深对非连续文本的认识,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表格信息,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来展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实现实现跨学科间的"勾连"。将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内容,从图文等非连续文本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展示出来。依据呈现现象,尝试分析推理,确保学生在学会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基础,尝试简单的推理。如《奇怪的东南风》这篇语文教学中,爸爸得了一种奇怪的"咳嗽病",经过仔细观察发现爸爸的咳嗽好像和东南风有关,根据记录情况,引导学生展开推理,推论爸爸咳嗽情况。针对统计图表,多是以数据以及箭头来反映问题,故此对于这类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提升学生在阅读时可以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深化非连续性文本结论,迅速得知非连续性文本所反映的内容。
3、注重实践教学。
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中,学以致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历练,,指导学生通过非连续性文本中图表、知识树整理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去记录小学语文课文重点,呈现观点、归纳摘录、统筹整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可以通过了解文本大意,找出非连续性文本中有价值的信息,在想象中找非连续性文本规律,找准非连续性文本关键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推理分析非连续性文本成因,得出结论,最后依据科学道理作出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准确判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如在大商场、公园游玩中,指导学生看懂平面示意图这种非连续性文本,使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历,从小培养血神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能力。
4、优化创新教学理念。
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集结各类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非连续文本内,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重视连续性文本,明确要求,适时改进教学,开发非连续性文本课程资源,在单元开始设置"导语",在文后设置"资料袋"、"阅读链接",对课文内容进行增补;并为幼儿文章配图表、数据内容,让学生在鲜明非连续性文本数据图表中,认知事物特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基于"非连续性文本"教学,通过客观化试卷考察,评价跟进教学达标情况。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要重视非连续性文本,进行信息整合,让学生自己可以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知识,去自己整理感知其魅力,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方法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非连续性阅读方法
2.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方法
3.小学语文课堂多种阅读方法技巧
4.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方法
5.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6.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方法
7.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方法有哪些
8.小学语文常用阅读方法技巧
9.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汇总
10.小学语文短文阅读方法
上一篇:初三学生如何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下一篇:怎样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