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结课方法,能使地理课堂熠熠生辉,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新课结尾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新课结尾的方法
一、过渡式。
教学内容有时需要几课时才能完成,而这几课时之间的内容有着必然的联系,介于上节课与下节课之间,教师在上节课结束时所作的巧设悬念、自然过渡的一种小结谈话。
如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时,第一节课在引导学生感受了外洞的奇异美景后,结束时用了如下的导语:
“同学们,我们才行外洞就已经感受到了双龙洞的奇异美景,那内洞又会有怎样奇丽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再一同去细细观赏吧。”
这样的结束语,不仅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小结,而且为下节课作了提示和铺垫,在学生的脑海中还可以产生一种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二、总结式。
一堂课授完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借助板书,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我在教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后说:“同学们,我们了解了黄河的过去、现状及变化的原因、还有治理的方案,更重要的是懂得了要注意环保。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
这样结束讲课,不但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新课,而且让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情感再次升华。
三、激疑式。
这种结束谈话是指教师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引中导思,在教堂教学结束时根据课文内容而设置的一种延伸课外的探究性疑问式谈话。如在学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后,教师有意向学生发问:“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
这种结束语把学生在课中诱发出来的学习兴致延伸到课外去,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作业式。
即在每节课结束时,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寻找各种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可以是布置阅读,可以是抄写训练,也可以是观察写作,或说话练习。总之,这种形式多样的结束语可以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培养能力。
2小学语文新课结尾的方法
一、发散式
语文课如果以“填鸭”的方式进行,“灌”完为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不能发散、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开开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我在教《一夜的工作》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一夜的工作》通过描述周总理劳苦的工作和简朴的生活,满怀深情地赞颂了他的出色品质和崇高精神。周总理日理万机、夜以继日工作,该有多少事可以大写特写啊!然而,作者只截取了一个片断,以小喻多,我们由此可以推想出总理的为人了。
二、存疑式
就是指在本来已经基本结束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又有意地设计一些新问题,或布置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但又超出难度的作业题,制造一种“质疑问难的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讨论与练习中度过课堂的结尾时间。
这种“本来无疑又现疑”的结尾法,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从内涵与外延上得到扩展,又同时产生着一种“常学须常疑,常疑需常学”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这又叫“常教常新法”。
三、寻味式
教师借助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艺作品等,在课堂原有气氛的基础上,巧妙引入,课尾再起波澜,拨响听者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在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趁听者还沉浸在父爱子、子恋父的父子深情这至真至纯的人情美中,课尾让学生轻声深情地诵读文中描写背影这一特写镜头的句子。
然后,自己饱含深情地吟起东坡那令人回肠荡气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霎时,一种豁达与理解,洋溢于胸。
四、创作式
在教学“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时,我首先请同学们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名人名言,并按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在即将结束新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当一回名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名言,最后的落款写上未来的__。因为学生对当名人和幻想未来很感兴趣,所以不一会儿,小手如林。
当然,在运用各种课堂结尾方法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课堂结尾方法的选择要从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出发,不能单纯为了愉悦而冲淡教学内容,应牢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切忌泛泛而谈,详细失当,轻重失衡。
2、课堂结束语的表达应讲究艺术性,要求精练、准确、生动,能科学系统地总结本课所讲的内容,把课文知识用形象的语言再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3小学语文新课结尾的方法
悬念式结尾
出色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
延伸式结尾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已经取得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时,为了加深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常要跳出教材,把他们的目光引向课外更深更远的空间。《恐龙》一课,我是这样结尾的:“我们已经知道了恐龙怎样繁殖后代,吃哪些食物,你还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争着回答。
我趁学生兴趣正浓,又建议学生可组成小组共同探讨研究种子发芽、母鸡生蛋等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很自然地沟通了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
激励式的结尾
教师在即将结束教学时,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厚望于学生,打动学生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教《趵突泉》,讲读课文完后教师小结:“趵突泉真是美丽极了,所以它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皇将相前往观赏。
可是,现在的趵突泉没有课文所写的那样美丽了。因为趵突泉是老舍1932年写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降低了,美丽的趵突泉水小了很多,有的小泉也干涸了,真是可惜啊!由此可见,祖国的名山名水需要我们好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也需要好好地保护,希望你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把我们美丽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教师的情绪感染了学生,我想这种结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远的。
归纳式结尾
归纳式结尾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当然主要是对要求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学习难点进行归纳,使学生加深解,进而完全掌握。如在教《景阳冈》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水浒传》不愧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在《景阳冈》这个故事中,作者用它的神来之笔,抓住了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了一位勇敢机智的、且有大无畏精神的,并且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打虎英雄。”通过老师归纳式的结语,学生对武松的形象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4小学语文新课结尾的方法
一、 总结归纳式。
这是一种常用的结尾方式,即教师用精练的语言,对本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要的概括,既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整体的疏理,又可以帮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内容,使他们脑海中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的网络结构,从而加深对文本的印象,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
当然,总结归纳式也常常通过复述或列表等形式来实现。如讲完《恐龙》后,我列了一张表:
学生通过填表归纳,头脑里会形成关于恐龙知识的网络图,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 朗读回味式。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引领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进而深入探究,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其实,在结尾时也可巧妙地引导学生再次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起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效。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结束时,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想象画面,自然将羊皮筏子上那沉着冷静、胆大心细的艄公形象深深地嵌入了脑海中。
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反复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让学生明白艄公被称为“黄河的主人”的原因,从而强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朗读回味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三、 拓展延伸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此我们要对教材内容做一些适当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把课内知识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获得有效地衔接起来,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以为文本拓展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三种:
1. 读的拓展。(1)横向拓展。在教完《池上》和《小儿垂钓》两首古诗后,学生知道了这两首诗的共同点:都是写儿童的诗。于是,我让他们去古诗书上找一找,还有哪些诗也是描写儿童的,很快便有了答案。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2)纵向延伸。一些诗人作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具有连续性。因此,如果能进行相应的延伸,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诗人的思想脉络,深入领会诗情。
如教完《江雪》这首诗后,我又出示了柳宗元的《重别梦得》和《溪居》以及《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这些诗都是诗人被贬官后所作,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孤独、忧愤及被贬远荒的愁绪。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诗人柳宗元和他的作品。
2.写的拓展。教师可在课的结尾趁热打铁,为学生创造一次练笔的机会,让他们把丰富的情感化作文字。如教完《虎门销烟》一课后,我让他们观察课文中“林则徐塑像”的插图,并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又如教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后,介绍的都是网络有利的方面,快下课时,我又结合生活中一些真实的例子,讲了网络对学生的不利影响,我让他们根据书上的内容以及我刚刚所讲的一些事例,以《我看网络》为题写一篇习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网络,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3.实践的拓展。积累知识是为了运用,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以致用。如我在教完《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后,就让学生去课外书上或网上找一找,除了书上介绍的中药,还有哪些中药,并说说它们的药效。这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又提高了他们实践探究的能力。
又如教完《维生素C的故事》后,我让学生通过调查知道了维生素C大多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可以促使我们健康地成长。这样,课内课外有机整合,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 悬念过渡式。
我们在课堂教学结尾时设置悬念,往往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把这节课的结尾变成新的学习开端。
如教完《天鹅的故事》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尾:“在生死关头,动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实在令人折服,不仅仅是天鹅,还有很多动物,它们也有着同样可贵的品质,请大家预习《生命的壮歌》一课,从蚂蚁那里、从羚羊那里获得启迪吧!”采用悬念过渡式,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对新课学习有一个充满期待的心理准备。
当然,学生还会更广泛地搜集相关信息。
五、 前后呼应式。
课堂教学也要注意首尾呼应,如教《石头书》一课时,学生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石头书是什么样的书?”“石头书上会有哪些内容?”通过师生与文本深入地对话,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当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明白了“石头书”是指可供研究的化石,从而诱发了学生钻研科学、探索大自然的美好愿望,引导学生获得驾驭知识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六、 主题升华式。
在结尾时,教师可以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去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自然地升华主题,如教完《花瓣飘香》一课,我问学生:“仅仅是花瓣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吗?还有什么也散发着香味?”学生思索了片刻后答道:“还有小女孩对妈妈的孝心。”“是的,‘花瓣飘香’折射出来的是小女孩纯真的爱心和美好的心灵。
同学们,老师希望这淡淡的香味能飘得更远,飘满每个同学、每个妈妈的心头,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更是清香袅袅……”这样的结尾,既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又使主题得到了升华,这等于是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了爱的种子,让他们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
七、 练习巩固式。
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依据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新颖、开放式的练习,既可以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完《三顾茅庐》一课后,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些练习题:
1. 认真读读课文里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2. 《三顾茅庐》中,刘备是一个 的人,诸葛亮是一个 的人。(用成语填空)
3.除了《三顾茅庐》,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三个问题,有读写结合的训练,有对重点内容回顾的练习,还有对所学知识的拓展练习。
小学语文新课结尾的方法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2.小学语文中常用的复述方法
3.小学语文概括内容的方法
4.小学语文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作文结尾的几种方法
6.小学语文导课方法
7.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最新整理
8.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归纳
9.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必备的方法技巧
10.小学语文概括内容方法有哪些
上一篇: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做好备课工作
下一篇:提高小学生语文兴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