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重游马陵山

爱库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对于马陵山我并不十分的陌生。三十年前,我们专门去过,当时的马陵山还是一片处女地,可以算是一片纯天然的、没有一丝一毫的雕琢地方。

  那时我还在郯城上学,我们班级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同学们马陵山远足。八十年代初,条件还十分的艰苦,别说今天的轿车了,就是自行车也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有的人仅够填饱肚而已,我们班级七凑八凑的凑了几辆自行车,每个车上带一人,就是这样也没有把所有人都带上,只是去了一部分,有幸的是我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辆自行车,他一再说,只带我一个人,所以我成功的入围了。

  其实当时家里有自行车的也是为了让孩子省下坐车的钱。百十里的距离孩子来回骑车也够辛苦的。

  终于到了出发的时间了,我们一早吃完饭,在老师的带领下集合出发。一路上这几十辆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团队,也算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吧!引得众人驻足长观。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骑行,我们终于到了马陵山下,抬头看:马陵山像一位巨人卧在我们面前,据说他南北绵延八百余里,整个山上均被植物覆盖,一片郁郁葱葱。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在山脚没有逗留,就沿着羊肠小道开始攀登。刚开始,信心满满,可以说快步如飞,可是爬到一半的时候,由于爬山的速度太快,消耗了大量的力气,再加上早饭吃的很一般,有点气喘吁吁,肚子也开始“咕、咕、咕”叫了起来。更气人的是,由于天气的炎热,我们早已经是大汗淋漓了,而且口渴的也难忍。好不容易在半山腰,看到一个小小的商店,我们蜂拥而至,准备买水喝,可是这里没有水,就连汽水也没有,唯一解渴的东西就是当时比较流行的就饮料——冰雪路。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买了“冰雪路”来解渴了。

  喝完了冰雪路,当时感觉爽,可是一会的功夫,嘴里感觉有点黏黏的,再加上肚子饿,我们大都是第一次接触就饮料的东西,我们都有点晕呼呼的。走起路来像是踩在海绵上一样,有点飘飘然。同学们的兴致也一下子似乎提高了,有的唱,有的说,还有的一路走,一路跳的……

  今天,三十年后,我又故地重游。三十年前的一幕又展现在眼前。

  我坐在车里,努力搜寻着第一次来马陵山的点点滴滴的记忆。不知不觉中,车子已经到了马陵山脚下。

  眼前的马陵山依旧是那样的雄伟壮观。这次,我们没有像三十年前那样,将自行车停在山下,而是将汽车直接开到了半山腰。

  这里我们免掉了很多爬山的路,也失去了很多的风景。

  下了车,我的眼前是一条山间小溪,溪中央有一条弯弯曲曲用木头架起的栈道。我们沿着栈道而行,我们来到的季节是夏季,我想象中应该溪流淙淙,偶有瀑布随山而下,然而,我的眼前呈现的峡谷内依然没有潺潺的流水,偶尔有几个水汪,也是想一条死鱼一样,在哪里挣扎着。所以,你即使沿着曲曲折折的山间溪流上的木桥行走,也感觉不到像小溪潺潺的流水,也听不到欢快小溪的歌唱。

  刚走了不太远,看到不远处有一位老人在树下悠闲的坐着。我感觉好奇,这荒凉的地方,老人独自在这里的树下欣赏风景吗?

  也许看出我的疑惑,同行的,带我们上山的妻同学杜女士给我们介绍说:“你看到的这位老人是专门介绍马陵山故事的老向导。”我本来打算给他一聊,无奈时间有限,再加上天气有些闷热,还有同行的女士比较多,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和几位女士一起前行。

  我们一边说着话,一边悠闲的前行。

  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一座石桥上,杜女士看到石桥下面有不少的水,说:“以前,有人在这里捉了不少的小鱼和螃蟹。”

  儿子一听,兴奋的说:“我也捉,我也捉。”

  于是,我和儿子一起下到小桥的底下,开始翻石头,准备捉小螃蟹,可是我们一连翻了好几块石头,都没有看到螃蟹,我又到小水汪的附近看看有没有鱼,只见几条非常小的鱼儿在里面游来游去的,儿子见状说:“这鱼太小了,我们还是让它长大吧!”

  翻了一座山又翻一座山,我们到了马陵山古道旁。这里是几千年前的古战场,也是庞涓和孙膑拼死一搏的地方。

  公元前344年,秦国为了避免与强大的魏国交战,派出商鞅前往魏国游说魏惠王,劝其称王,之后再慢慢对付齐楚二国,以此麻痹魏国来为秦国争取发展的机会。

  魏惠王果然中计,摆出天子的排场并邀请宋、卫、邹、鲁等国家在彭泽进行会盟,秦国也派人参加,但是韩国、齐国等大国未理会并抵制了此次会议。

  魏惠王大怒,一方面为了教训韩国,另一方面也为了弥补在桂陵之战的损失,于是派襄疵率军攻打韩国,并大败韩军。

  因为魏国强大,韩国和齐国在抵制彭泽之会后开始亲近起来,于是韩国便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再次与群臣商议,与桂陵之战时相同,决定暂时不出兵,待得双方都精疲力竭后再发兵营救。

  韩国得到齐国承诺后便信心大增,全力与魏国抗衡,双方大战五次,韩国五战五败,无奈之下只能再次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这才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前往营救韩国。

  孙膑经过分析后,决定再次使用“围魏救赵”之策,让田盼率军队直捣魏国国都大梁,魏惠王无奈只得又将军队调回保卫国都。

  对于齐国人的再次多管闲事,魏国十分恼火,恨之入骨。于是魏惠王等到大军撤回大梁之后,便命令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十万直扑齐军,准备好好教训一下齐国。

  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孙膑同田忌经过研究,决定采用减灶诱敌的计策,即每天减少埋锅造饭的土灶的数量,也就是在第一天挖十万人的煮饭用的土灶,第二天只挖五万人的,第三天挖三万人的,给庞涓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

  庞涓果然中计,认为齐军军心涣散连续追击齐军三日,太子申欲撤兵,庞涓不听,丢下步卒,率领精锐车骑继续追击。

  齐军退至马陵一带,此地地势险要、植被茂盛,是设伏的好地点。

  孙膑根据魏军行军速度计算出庞涓将在日落后到达此处,于是指挥军队四处埋伏下来,尤其是将一万弓兵安排在马陵道的两侧,约定以火光为号,万箭齐发。

  另外孙膑还命人将一棵大树的树皮剥下,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下”的字样。此举是否真实发生已不可考证,但史书确有记载。

  天色将黑,疲惫不堪的魏军追至马陵,那棵剥去树皮还刻着字的大树引起庞涓的注意,下马命属下点火照明。

  火光亮起,看到字的庞涓顿时一惊,心知不好,忙令撤军,但为时已晚,以逸待劳的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即刻便溃不成军。

  见事态已无法挽回,庞涓长叹:“遂成竖子之名”。随后挥刀自刎,齐军乘胜追击,将魏军步卒击溃,活捉太子申。

  今天来到这里,只见古道两旁,山势突兀,树高林密,道路曲折险阻……我的耳边仿佛又想起战场上喊杀声,还有武器相撞的铿锵声。走在这阴森森的古道山,我有一个毛骨悚然的感觉。我一边走,一边想,就是今天如果发生战争的话,一个人躲藏到这里,真也难寻踪迹啊!

  在蜿蜒曲折道路的尽头,果然看到一棵人造的古树。在一旁陪同的杜女士指着人造树说:“据说,这棵树是根据史书记载的‘庞涓死于此树下’模样复原的。”

  大树的两边还耸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站在顾上旁边抬头望去,一座堤坝横在山路的中间,挡住了去路,这大概就是孙膑埋兵于此处的原因吧!

  我们一起爬上了堤坝,上面相对平整了很多,稍作休息。上面生长着很多高大的树木,只见树木上趴着不少蝉蜕,我小心翼翼的将低处的蝉蜕拿下来,递给孩子。

  孩子看了看蝉蜕说:“要这有什么用?”

  “这个我小时候可以换打针用过的纸盒子。”

  “换纸盒子做什么?”

  “放铅笔啊!”

  “为什么不用铅笔盒放?”

  “我们没有!”

  “没有,可以买啊!”

  “没有钱啊!”

  “钱呢?”

  “钱——钱——”

  我无语了。

  我起身继续沿着山谷向前走。远远的看到上面一个塔型的建筑物。于是,我和孩子快步跑到了建筑物下。

  一看原来是一个点将台,点将台大约有十几米高,分为三层。我抢先一步沿着仄仄的楼梯登上了点将台。上面成了群鸟的乐园,台子上落满了鸟屎,周围的栏杆也早就锈迹斑斑了。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由于我上去,惊飞了一群又一群的小鸟,它们围着点将台叫着、飞着,仿佛想赶走我们这些入侵者。

  屋檐下,还传出“叽叽、叽叽”的鸟叫。我正寻找鸟叫的声音,孩子也“蹬、蹬、瞪……”的跑了上来。看到我在集中注意力的看着什么,也好奇的跟着我看,我告诉孩子,我在看小鸟在哪里?一听说在找小鸟,孩子惊讶的问道:“在哪里?在哪里?”

  “我也不知道啊!所以我在找鸟窝呢。你仔细听一听,小鸟的叫声。”

  孩子屏息凝神的听了一会,指着一个地方说:“我听到它们在哪里!”

  “哦!——”我应了一声,牵着孩子的手继续向上走去。

  登上了三层,极目远眺。东边一条白练一样的河流,蜿蜒曲折的流淌着,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其它几个地方都是绿树环抱,一片郁郁青青。站在上面顿时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满身的汗水被凉风一吹,爽快极了。

  我怕着凉,稍站一会就牵着孩子的手,向下走。孩子好像还没有玩够,不住的想挣脱牵着的手,最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我们继续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前走着,不知不觉的又回到了停车的地方。望着她们一个个累的红扑扑的脸庞,我们万分感激,这么热的天,杜女士们陪着我们整整转了大半天。

  我们坐上车,沿着来路慢慢的向下走。我望着渐渐远去的山路,还有两边的树木,默默的说:“别了,马陵山!”

  三十年的聚首,风景依旧,心情依旧。正如同学情一样,不管在哪里,不管分别多久,不管距离多远,心还是永远在一起。

13384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