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豆汁网文库范文大全网!

人生感触(一、磨练心志篇9至11节)

豆汁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9.讲规矩守纪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人生在世,谁都不可能置身于国家和单位(含家庭这个小单位)之外,所以,谁也都要受到一定的规矩和纪律的约束。而规矩和纪律又并不像法律那样可以强加于人的。这就需要每一个人自觉地去讲究规矩和自觉地去遵守纪律的了。

  规矩,就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发展,或为了推进本单位的发展乃至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所制定的一些标准、法则以及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那种有利于促进发展的习惯和模式。这规矩多是由他人(或前人)定下来的,有时也有自己给自己定的。而纪律,则是一种特殊的规矩,可看作是“单位的规矩”,是各个单位为了维护其集体利益并保证其工作的正常进行所制定的要求其每个成员去遵守的规章和条文等。这规矩和纪律是意思相近且互为联系,相补相存的。

  规矩具有一般性,且适应性广。而纪律则有其特殊性且针对性强,更具有要去遵守的必要性。如果违规违纪了,那所受到的损害也是不同的,除了它们都不利于你去开展事业和成就事情之外,还有诸多弊端。单就他人的反应去看,若违反了规矩,常常会受到人们的潮笑和谴责的,而如果违反了纪律,则通常还要受到单位领导的追究和惩罚的。这规矩和纪律其实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而制定下来的,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一定的先进生产力和经验总结,代表了一定的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可以去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正如俗话所说的:“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而遵守和加强纪律性了又可使人进步并能够坚强起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有了坚强的组织纪律性的人们通常是能够一往无前且可以战无不胜的。在现实中,你可以去留意到,那些人做到了讲规矩守纪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就可以少走湾路和少犯错误甚或还能避免懵懂莽闯犯错误,就容易做成一些事情,甚至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那些不讲规矩,没有纪律,不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办事的人,事情就难以去办了或根本就不可能办得到,办得好的。而且,能否讲规矩和守纪律,还体现着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问题。一个人只有讲规矩,守纪律,才体现着他是有修养的,也才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而不讲规矩和守纪律的人,则容易遭到他人的鄙视或疏远的。比如,解放军正是因为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个铁律,历来讲究和遵守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严明的规矩和纪律了,才一直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的。总之,一个人讲规矩,守纪律了,就容易去推进自己的工作,也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毫无疑问,这有利于更好地去成就自己的人生,助于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所以,人生在世,如注意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个讲规矩守纪律的人,则不但对社会有利,对个人所在的单位有利,而且对个人自己也是十分有利的。因为人生在世,总是不断地需要去办事情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会自我约束,即都是极有必要自觉地去讲规矩和守纪律的。

  如何去讲规矩守纪律呢?讲规矩,就是要让自己的行为端正起来,就是要做到让自己的行为合乎一定的标准、法则和常理。应该说,讲规矩是适合于所有人的,不管是单位人还是社会人,每一个人都有讲规矩的必要。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去做成事情,是非讲规矩不可的。而守纪律,也是每一个人特别是每一个“单位人“都应该去遵守的一些规章和条文,乃至一些社会公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所属于的单位(含家庭)中的一员,所以都应该受到单位所制定的规章、条文以及长期以来已形成的习惯,如约定俗成的东西的约束。所不同的只是单位人受到的约束一般是更为明显,更为严厉一些。如不是“单位人”,也要善于自律或严于律己,要遵守国家法规,要遵守一些公则乃至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等等。

  讲规矩守纪律,还应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去把握好不同的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绝大多数的时候,人们都是可以不用变通地去讲规矩守纪律的,只需直接遵照执行就可以了。这样既方便去干成事情,又确保不至于犯了一些不必要去犯的错误。因为那规矩和纪律已经是经验的总结,已经为你的做事给定出了方向并制定着一些条条框框,并通常还明确规定了办事的程序和方法等等了,一般只是需要你直接去套用或直接去遵照执行就行了。

  在特殊情况下,也就是说在个别的时候,则需要做到随机应变一点。要知道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的,而且有时候还瞬息万变着,所以做事情还需要做到以变制变,要善于做到在总体上不违反规矩和纪律的情况之下,还应该根据那特殊变化了的情况,做出一些实事求是的应变措施。

  而且,正如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事情做过了头,跟做得不够,都是不合适的。所以,一个人要想做到讲规矩守纪律,则不但要注意去遵规守纪,而且要注意防止做过了头,如果把讲规矩和守纪律一味的当作只是循规蹈矩和只是惟命是从了,则又是不利于创新和发展的。因此,讲规矩守纪律有时候还要注意做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特别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之下,该创新的还是需要勇于创新的。但就是去创新也是不能偏离了大的方向并要掌握在一定的基本规则之内。

  10.注重做好事前准备

  人活着总是需要做事的,因而也总是需要学会干 成事,做成事情的。不会做事的人是悲哀的,其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而碌碌无为而已,更甭提还能过上美好生活或能够过上什么有意义的人生了。因此,人生在世,谁都希望自己是能够去做好一些事情的,特别是必须去干的事情。然而,一个人要能做事,一般事前(特别是那些较为繁杂的工作)就首先要做个适当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能够把工作做好并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

  一个人在做事之前,就提前去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是很重要的,甚至还是做好事情的不可惑缺的条件。俗话所说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强调和告诫人们在要去做事情的时候,先要注重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这已为不胜枚举的历史事实所充分证明,人们稍微留意就可以去发现这样的事例了,故在此就不再赘述。毫无疑问,只有懵懂之人,做事之前才不去做准备工作的,他们就因为这做事懵懂的缘故而通常是很难去做好事情的,甚至常常是事倍功半,甚至碰得头破血流,遭受失败了。而且,越是重要和难办的事情,就越需要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况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越好越充分,当实际去做事的时候,就越有思想准备或有章法可循了,也就越容易去把事情做好做快了,即做到事半功倍。可能有人会认为,大可不必事事都要去做个事先的准备工作,某些事一来就可以上的。这,只是说明你已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方面的技能了,也是你“熟能生巧”的表现,但并不能否认那事前的准备工作是不需要去做的了。而且,你那熟练的技能,其实也是你提前就去做好了的那准备工作了,这里只不过是不用再在此事之前重复去做那准备工作罢了。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可以想见,在那砍柴刀很钝的情况下,是会严重影响到砍柴的速度与效率的。而在砍柴之前先把砍柴刀磨好,虽然耗费一些时间,但如果当刀磨得锋利了,则砍柴的速度与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的。这样一来,砍同样的柴所用的时间反而比用钝刀去砍柴所耗用的时间还要少得多。又如,在学习和工作中,当你已感到十分困乏的时候,就应该先适当的休息一下,等待精神和体力状态恢复或好转了之后再去进行学习和工作,这样要比你在极度困乏时勉强去学习和工作的做法要明智得多,效果也会好得多。依此类推,做人其实如同砍柴前须磨刀一样,只有先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确保当要做事的时候能够真正做得了事情并提高工作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人生在世,在要去办事的时候,特别是要去办那些较为复杂事情的时候,不要急着立即着手去做,而是先要进行一些准备和筹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做好步骤安排,切实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才真正动手去做或去办。那种种诸如“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之说法,指的其实就是要注重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及其好处的了。所以,千万不要认为,事前做准备工作是浪费时间的,是没必要的。虽然,“时间就是金钱”,但“效率就是生命”。可以说,生命(即效率)是最宝贵的,如果生命都没有了,那要金钱(即时间)也就没有什么用了。因而一个人活着,要始终坚持效率优先的处世方法,始终坚持在做事的时候,先要去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而决不可贸然懵懂地去打无准备之仗。特别是现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加快了,所面对的事情也愈来愈复杂多变了,这也就要求人们只有更加注重干事效率,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并永立不败之地。

  一个人到底该如何去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呢?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而且,各人有各人的具体情况,所做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但一些具有一般性规律的做法还是值得去遵循的。

  事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工作性质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临时的、中期的和长期的以及内在的、外在的工作等等。一般来说,临时工作的准备可以即席去做一般的有针对性的准备也就可以了,如本义上的砍柴之前,只需检查个柴刀是否钝了,如钝了就去磨一下就可以了。这种性质上也是属于外在的,即外人是容易看得见的。中期的准备工作,事前就应认真检查一下规划和图纸等是否都具备了,如还不具备和完备,则应该及时做好补充,这需要一定时间,非临时就可以奏效的,是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的。而长期的准备工作,如人们学习和提高业务知识和能力或需要分几个阶段去做的较为复杂的工作等就属于这方面的准备工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或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是必须作长期不懈的努力才可以见效的。这在性质上又是属于内在的,是外人不容易觉察出来的。

  而且,世上事物的发展其实是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的,所以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实际上也就是要努力去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工作和做好精神方面的准备工作。比如,要去做好事前的心理准备,或在事前就注意去学好知识和本领,着力提高或增强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准备,就属于精神方面的准备;而事前做好人力、财力、物力的准备等,则又是属于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了。但不管是去作哪方面的事前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或做到未雨绸缪以尽量避免失错。要像古人所告诫的那样:“晴天要备雨天伞,饱时要备饥时粮”,各种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到有针对性。而且,正如古人所说的“多思出智慧”,当去做关系重大的事情时,则一定要尽量做到事前的精心准备,以确保在实施工作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不管是属于哪种情况,也不管你要采用什么方式方法,都要围绕着能够办好事情,围绕着能够防止不测,围绕着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来进行。

  11.干大事须甩掉思想包袱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们思想端正了通常就能够去办好事情,并可以促使自己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然而,如果人们想问题的时候想得太多了,太过复杂化了,所忧虑的问题和所担心的方面太多太杂太沉重了,则又容易产生一种影响着人的情绪和行动,而且是起着负面作用的思想包袱。带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去做事情,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的,甚至要让人付出惨痛代价而抱憾终生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容易让人产生思想包袱呢?是那些关系重大的事情。而正是那些关系重大的事情,常常还是人们很想去做好却又恐怕做不好的较为难办的事情。如果只是无足轻重的事情,或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得了的事情,或是不管所干的结果如何都未能给自己造成严重损害或不会产生其它什么严重后果的事情,那都是无所谓让人产生什么思想包袱的了。然而,有必要强调一下的是,这“干大事须甩掉思想包袱”中的所谓“干大事”,绝不仅仅是针对大人物们而言的,而是针对所有的人来讲的。不管是什么人,凡是所干的事情关系到自己事业的成败或是关系到自己家庭的兴衰或是关系到自身的安康与否乃至关系到子子孙后代的延续和发展……。凡自己所干的事情于己、于人、于家庭、于社会都关系较大的事情都是这个“干大事”范畴之内所指的事情了。

  假若一个人是带着思想包袱去干大事常常是患得患失,或常常是不知所措,或常常是坐失良机,是很容易去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的。这是因为,首先,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思想包袱容易分散着人的精力,很容易影响到人的工作效率。其次,人们对事物发展的判断有时是要受着自己的情绪影响的。人带着思想包袱去办事,其情绪必然受其影响而不稳定起来,从而容易使人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一些错误的判断,甚而去误导人们的行动,让人们去做错事或干蠢事。要知道,思想包袱其实就是妨碍人干成大事的一种不容忽视的根源所在和行动中的绊脚石。如果人们带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去干大事,则极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而且这不良后果又往往是极其严重的。然而,“思想包袱”这东西,却不是别人能够强加到你的头上来的,背不背负思想包袱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所以,一个人在干大事的时候,要善于把持自己,要果断甩掉那无用的思想包袱。否则,你就容易因思想包袱而自乱阵脚了。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干事情往往是有所得亦有所失的。这时候就要善于权衡利弊,择其善者而取之了,如同古人所说的:“渔和熊掌两者不可得兼,舍渔而取熊掌者也。”况且,人们在办事的时候,有时是难免要犯些错误的,这就更需要做到要理性地分析和对待了,不能因怕犯错误就不敢干事或就不再坚持把事情干到底了。特别是要正确面对某些失误,不能因噎废食,切实防止一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而造成半途而废甚至只是功败垂成的事情发生了。还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在干事情时,总是怕做不好,这也是你不够自信或自卑的心理在作怪了。因而也要注意去摈弃种种无谓的担忧的。要知道,如果过于去想做不好事情,那你会真的做不好事情来了。你应该做到,既然是去做了,则要坚信自己是一定有办法去做好的。最后得到胜利只属于那些具有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的人。

  当然,说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干大事决不是意味着干大事时就可以不用去考虑什么问题了。相反,一个人在干大事之前,是需要去做充分考虑并要作充分的准备的,而且,如果时间等条件允许时则尽量做到深思熟虑和反复推敲一些,要善于预见一些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并拟好行动应对方案以及做好预防不测的种种准备工作。事前充分的思考问题,是避免懵懵懂懂地莽闯和蛮干的明智之举,是为了“打有准备之仗”之举,无疑是有利于提高干事效率和确保成功率的,因而是值得提倡的。要知道,这干大事之前充分考虑一些问题与带着思想包袱去干大事完全是两码事,也不是矛盾的。其实,那个所谓的思想包袱,其实主要是担心办不好事情,主要是担心干着这大事可能还让自己失去什么或丧失什么,只是过于计较得失而过于忧虑的表现罢了。那种太希望得到什么或太恐怕失去什么,其实都是思想包袱太过沉重的表现,都是极容易使自己的情绪受到不利的影响而又容易产生种种不良的后果的

  所以,干大事之前尽可以把问题想得周到一些,那非但没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反而有利于防止不测,或做好预防祸患的心理准备和将要去做克难攻坚的行动准备,但一旦决定做事了并正式上阵以后,就不要再有所牵挂了,就不要再想得太多了。干大事,有时是需要冒些风险的。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个个都抢着去做,但人人都容易得到的东西却又显得没多少价值了,也显得不值得去冒险争取的了。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个人没有一点冒险的精神,一般是难以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的。这些人干大事的时候,总是患得患失,而他们若是这样了,那就是带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去干事情了,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极容易显得手足无措,或偃旗息鼓了,甚至要造成功亏一篑的那种种令人惋惜和痛心的事情了。而且,当一个人想去干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又可能冒些风险的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事前要有个精心谋划并做个充分的准备。而当在决定是否去做的时候,就要做到当机立断,从实际情况出发并对自身的能力和条件作个统筹分析,该做就做,不该做就毫不忧郁地把它放弃掉。但一旦决定去做了并进入到实施阶段之后,就要做到义无返顾了,甚至需要有个背水一战的决心,要甩掉一切思想包袱,并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之中去。

14257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